游戏百科

“他明明不如我!”——体制内,领导提拔“嫩鸟”的残酷逻辑

你,工龄五年往上,业务骨干,任劳任怨,部门里的“老黄牛”。他,新来两三年,毛头小子,业务刚上手,见你还得客气地叫声“X老

你,工龄五年往上,业务骨干,任劳任怨,部门里的“老黄牛”。

他,新来两三年,毛头小子,业务刚上手,见你还得客气地叫声“X老师”。

然后,提拔公示贴出来了。

你傻眼了。上面赫然写着他的名字。

你内心的弹幕瞬间爆炸:“凭什么?”“他能力根本不行!”“领导眼瞎了吗?”

恭喜你,你刚上完了体制内职场“反鸡汤”的第一课。

你所以为的“能者上,庸者下”,在很多时候,只是挂在墙上给外人看的“美好期望”。而你内心的“愤愤不平”,恰恰是你还没看懂这场游戏的潜规则。

作为在围城里外都待过的“老炮儿”,我今天就跟你“剥一剥洋葱”,看看提拔一个“不如你”的年轻人,领导的算盘到底是怎么打的。

剥洋葱之一:你定义的“能力”,根本不是领导要的“能力”

公众号:野马谈格局

这是最核心的认知反差。

你愤愤不平,是基于你的“能力”维度:

业务能力:你能独立搞定最难的报告,能处理最复杂的客户。

经验值:你踩过的坑比他走过的路都多。

工作量:你一个人顶他一个半。

但在领导的评价体系里,这些只是“基础项”,甚至连“加分项”都算不上。

领导眼里的“能力”,是一个复合函数:

领导的“能力” = 业务水平 (60%及格) + 忠诚度 (可控性) + 情绪价值 (好用) + 资源背景 (加分项)

残酷吗?一个刚及格的业务水平,配上100分的“忠诚度”和“好用”,综合得分远超你那个90分业务水平,却只有60分“可控性”的“老黄牛”。

什么叫“可控性”?

你能力强,有自己的想法,有时候会据理力争。这叫“刺儿头”。

他能力弱,全靠领导提携,他只会无条件服从。这叫“自己人”。

什么叫“情绪价值”?

你干完活,觉得理所应当。

他干完活,感恩戴德,汇报勤快。

你以为领导眼瞎?不,他精明得很。他要的不是一个“最强战力”,他要的是一个“最趁手的兵器”。

剥洋葱之二:“提拔”不是奖赏,而是“布局”

公众号:野马谈格局

你把“提拔”当成对自己过去功劳的“奖励”。

领导把“提拔”当成对未来团队格局的“投资”和“布局”。

这就是典型的“员工思维”和“管理思维”的错位。

1.成本与收益的考量。

提拔你(老黄牛):成本高,收益低。

成本:你本来就是业务主力,提拔你,你还是干这些活,你涨了工资,但团队的“总产出”没增加。而且你资历老,提拔后可能更“不好管”。

收益:安抚了你。但问题是,不提拔你,你大概率也只是“愤愤不平”,该干的活还得干。

提拔他(小年轻):成本低,收益高。

成本:给他一个“位子”,多付一点点工资。

收益:

✅收获一个死心塌地的“嫡系”。

✅激活一条“鲶鱼”,让团队其他人(包括你)看到“年轻人也有机会”。

✅他占了这个位置,就挡住(或恶心)了领导的竞争对手想安插的人。

2.梯队建设的“私心”。

领导也怕“青黄不接”。他需要培养自己的人,建立自己的“权力梯队”。

你(老员工)已经定型了,思想、圈子、能力都相对固定,培养价值低。

那个“小年轻”是一张白纸,可塑性强,现在提拔他,就是把他彻底纳入自己的“门下”。他未来的职业生涯都将与这位领导深度绑定。

你只是个“能干的下属”,而他,正在被培养成“未来的亲信”。

剥洋葱之三:“安全感”永远是领导的第一需求

公众号:野马谈格局

在体制内这种讲求“稳定”和“秩序”的环境里,一个领导的核心需求,有时甚至不是“业绩”,而是“安全感”。

一个能力太强、功高震主、甚至可能威胁到自己地位的下属,是领导的噩梦。

你是不是觉得“我没那个心啊”?

你有没有不重要,重要的是领导“觉得”你有没有。

你业务太强,和“大领导”汇报工作时对答如流,甚至比你直属领导还出彩。

你人脉广,跨部门协调事情总能办成,显得你领导好像“没你不行”。

这就是“威胁”。

相反,那个“不如你”的年轻人,他的“弱”恰恰是领导的“安全感”来源。

他的所有成就都必须依附于领导的提拔,他没有任何“单飞”的资本。他越“弱”,就越需要“站队”,也就越“安全”。

领导提拔他,等于给自己上了一道“保险”。

剥洋葱之四:别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公众号:野马谈格局

最后说回你自己。

你是不是常年“埋头拉车”,却忘了“抬头看路”?

你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把事情做对”(战术勤奋)上,却很少花时间去思考“做什么事才对”(战略布局)。

你“愤愤不平”,是不是因为你默认“干活=升职”?

你有没有主动向领导汇报思想,让他知道你的“忠诚度”?

你有没有在他需要“情绪价值”的时候,提供“支持”而不是“抱怨”?

你有没有搞清楚,这个部门的核心利益是什么?领导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如果你只是一个低头干活的“工具人”,那么当领导需要一个“合伙人”时,他自然不会选你。

老炮儿的收尾忠告:愤怒是廉价的,清醒才是解药

“愤愤不平”是职场中最无用、最具毁灭性的情绪。它除了让你内耗、让你在领导眼里从“能干的老黄牛”变成“有怨气的刺儿头”之外,毫无益处。

你被潜规则了,不是因为你错了,而是因为你天真了。

公众号:野马谈格局

你的行动建议(二选一):

1.如果你还想往上走(入局)。

立刻收起你的“愤愤不平”,甚至要去“真心”祝贺那个年轻人。你的风度,领导在看。

重新定义你的“能力”:把你的“业务能力”当成入场券,把“向上管理能力”(领会意图、及时汇报、提供情绪价值)当成你的核心竞争力去刻意练习。

成为“自己人”:搞清楚领导的“局”,思考你怎么帮他“成事”,而不只是“做事”。

2.如果你受不了这个(破局)。

接受现实,放弃幻想:承认自己就是个“干活的命”,不再对提拔抱有幻想,把“坐冷板凳”当成福报。

建立你的“第二战场”:既然体制内晋升无望,就把80%的精力用在“完成任务”,剩下20%的精力和100%的心力,用在经营家庭、钻研爱好、或者开拓副业上。

守住你的“业务壁垒”:把你的业务能力打磨到“不可替代”。虽然不能让你升职,但能保证在任何“风浪”中,你都是那个“不能被优化”的人。

残酷的真相是:领导提拔谁,从来不取决于谁“应得”,而取决于谁“更符合他当下的利益”。

清醒点吧。

公众号:野马谈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