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0首清明古诗词:清明雨落,思念不停,人间四月,万物清明。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富人文情怀的时节之一。它既承载着对逝者的哀思,又饱含着对生命的礼赞。本文精选十首清明诗词,让我们一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富人文情怀的时节之一。它既承载着对逝者的哀思,又饱含着对生命的礼赞。本文精选十首清明诗词,让我们一直追思缅怀先辈祖先,弘扬中华孝道亲情!

1. 孟浩然(689—740年)

《清明即事》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此诗以长安清明为背景,车马喧嚣与空堂独坐形成对比,既有盛唐的集体记忆,又暗含个体的孤独哀思。"花落草齐生"一句,将春日的生机与逝者的寂寥交织,堪称"长安版清明上河图"。

2. 杜牧(803—852年)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以"雨纷纷"与"欲断魂"双叠渲染哀思,又以牧童遥指杏花村的烟火气收束,在凄冷中透出人间暖意,形成"哀而不伤"的审美意境,成为千年文化乡愁的符号。

3. 白居易(772—846年)

《清明夜》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打破清明哀婉基调,以刺史府邸的碧瓦朱轩为背景,展现贵族阶层的雅趣。独绕回廊、暗嗅花香的细节,暗含"生者对春光与生命的双重凝视"。

4. 韩翃(约730—790年)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与清明的文化叠印之作。飞花御柳的春景中暗藏政治讽刺,"五侯家"的赐火仪式,揭示节日背后的权力隐喻,史称"诗史中的清明"。

5. 王禹偁(954—1001年)

《清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以野僧自况解构传统祭扫,将新火转化为精神火种。晓窗分灯的动作,暗含宋代文人"在清贫中坚守文化传承"的品格。

6. 黄庭坚(1045—1105年)

《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桃李笑靥与荒冢愁云并置,揭示"生死在自然法则前的平等"。尾联"蓬蒿共一丘"的诘问,展现宋代理性生死观的哲学高度。

7. 欧阳修(1007—1072年)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以"朱轮钿车争道"的市井狂欢,映射宋人"以现世欢愉对抗永恒哀伤"的生命态度。暮春西湖的花海,成为生者与春光共舞的见证。

8. 高翥(1170—1241年)

《清明日对酒》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纸灰化蝶与红鹃泣血的意象,直击祭扫的悲怆内核。末联"醉醒对比"的生死观照,展现宋人"勘破虚妄、珍视当下"的生命自觉。

9. 吴惟信(约1190—1260年)

《苏堤清明即事》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明代西湖的清明盛景如工笔长卷,"游子半出城"的踏青盛况与"杨柳属流莺"的归寂对照,暗含对繁华易逝的永恒喟叹。

10. 吴文英(约1200—1260年)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以黄蜂频扑秋千索的细节,让往昔纤手余香穿越时空。苔生幽阶的意象,将清明怀人拓展至"物是人非"的永恒怅惘,堪称悼亡词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