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安徽省临泉县岳庄原支书李勤武入党程序存重大疑点,实名举报直指违规与“保护伞”干预

近日,安徽省临泉县滑集镇岳庄村村民等人举报的一份实名举报材料,将原村支书李勤武推至舆论风口。举报人先后向县、市政府、信访

近日,安徽省临泉县滑集镇岳庄村村民等人举报的一份实名举报材料,将原村支书李勤武推至舆论风口。举报人先后向县、市政府、信访局及公安部等上级部门实名反映,李勤武不仅涉嫌骗取拆迁款、收受“保护费”、毁坏耕地等多项违纪违法行为,其入党程序更是疑点重重,疑似违反《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背后或存在“保护伞”干预掩护。此事暴露出基层党员发展环节的潜在漏洞,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乡党委调查李勤武是2002年11月14号入党

党员登记表第七名李勤武,时间为2001年12月事件背景:多重违纪引关注,入党问题成核心争议

被举报人李勤武(男,汉族)曾任临泉县滑集镇岳庄村党支部书记,现任临泉县供电公司农电工。举报材料显示,其任职期间涉嫌多项严重违法违纪:骗取拆迁款70万余元、收受“保护费”40余万元、以死去两年八个月的父亲申报一级低保,享受六年,以罪犯其哥家庭申报三人二级低保,享受11年,共非法骗取低保金7万余元,毁坏耕地30余亩开发小产权房,更为重要的是,把村民李云善、李进两家的巷道出路霸占开发小产权房,造成两家有宅无路,甚至包庇在逃26年的故意杀人犯(其三弟李俊)。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7月16日,临泉县纪委仅对李勤武作出开除党籍处分,未对其上述多项涉嫌违法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这一处理结果让举报人强烈质疑,背后或有“保护伞”为其撑腰,而李勤武疑似违规的入党程序,更被认为是其长期逍遥法外的关键伏笔,完全契合中央纪委“发展党员不容任性”的警示要求,亟待全面彻查。

入党核心疑点:程序违规+政审失效,“合规”结论遭实名反驳

举报材料直指李勤武入党程序严重违反《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三大核心疑点浮出水面:

1. 政审形同虚设,党员资格根本不符

按照党章及相关规定,发展党员必须经过严格政治审查,涵盖对党的理论态度、遵纪守法情况及直系亲属政治背景等关键信息。但李勤武自身涉嫌多项违纪违法,直系亲属中更有在逃26年的故意杀人犯,明显不符合党员基本条件,却顺利通过政审,疑似审查环节“走过场”,未履行实质审核职责。

2. 程序漏洞百出,疑似违规操作掩盖真相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曾多次警示,发展党员需严防“家族化”“不设门槛”“一人全包”等乱象。举报人怀疑,李勤武任村支书期间手握实权,其入党过程可能未经过独立审核、未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申请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发展对象考察、预备党员接收及转正等关键环节的材料疑似不完整,且未公开接受核查,合规性存疑。

3. 官方“非假党员”结论遭举报人举证反驳

针对举报,中共谢集乡党委一份文件显示:“李勤武于2002年11月14日被发展为预备党员,2003年因岳庄村挪用‘一事一议’款被延长预备期一年,2005年4月10日经乡党委会议研究转为正式党员,因此不是假党员。”

但这一结论举报人拿出关键证据反驳:他向舆论网提供了一份2001年12月的《中国共产党员登记表》,表格显示岳庄支部第七名登记人为“李勤武”,但姓名存在明显涂改痕迹,且表格所有笔迹均出自同一人。举报人表示,李勤武原名“李勤文”,其兄(原名)被抓后,便让人涂改姓名为“李勤武”,不仅违规成为党员,还后续担任村支书。“乡党委的结论就是捂不住问题后的假证明!”举报人直言,只需调取李勤武入党原始档案,核查登记信息真实性及审批流程,便能水落石出。

“优秀书记” 父亲死后吃低保被人诟病

结语与呼吁:彻查违规入党+深挖“保护伞”,守护基层政治生态

此案不仅关乎一名基层干部的违纪违法查处,更触及基层党员发展机制的规范性与严肃性。举报人明确表示,已掌握完整关键证据,愿意全力配合相关部门调查,其核心诉求包括:彻查李勤武入党程序的违规事实、追究相关审核审批人员责任、深挖背后可能存在的“保护伞”,依法追究李勤武全部违纪违法责任。

舆论网呼吁安徽省纪委、阜阳市委组织部、临泉县相关部门迅速介入,严格按照党章及相关规定,调取原始档案开展全面调查,还原李勤武入党全过程真相,对违规行为严肃追责问责。正如中央纪委强调,发展党员是党的建设基础性工作,必须严格标准、严守程序,坚决防范“带病入党”“违规入党”,才能筑牢党的纯洁性根基。

舆论网将持续跟踪事件进展,及时发布调查动态。

来源:李新德、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