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明是个好人,可是为何却没有好报?”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个疑问。

今天偶然看到了关立新老师的视频,使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其实答案很简单——你根本就不是个好人!
首先很多人对“好人”的定义就有问题,把无奈怯懦误当成善良,把受尽委屈后不敢反抗称为好人。
这种所谓的好人是对自己不好,委屈了自己,去讨好去满足其他人,然后等别人给自己发“好人卡”。他们的精神世界相当匮乏,太过在意别人的眼光和感受,自己都没活明白,只能说人生一片乱七八糟。
真正的好人,是有能力做个坏人,不过却选择做个好人。做好人是要付出代价的,并不是不作为甚至逃避退缩。
比如古代某地区的一个县官,他只是每天正常上班,做些本职工作,完成所有官员都能做到的事,那只能说明他是个合格的官员,只能打个60分及格分数,还称不上是一个好官。
如果这个县官有能力帮助家人弄个一官半职,可却没有这样做,而是公平对待所有手下;他有神不知鬼不觉贪下官库银两的本事,不过却能抵住诱惑,从来不打官库的主意;别人拿钱求他办事时,他也能坚决说“不”,不贪老百姓一分钱财,那样的话,我们才能说他是个好官是个好人。
一个人在没有权利的时候,大家都能当个“好人”;不过如果有了权利之后,自己还能保证当个好人吗?
不是你主动想当个好人,也不是你本身拥有善良的本性,只是自己没有权利和机会作恶罢了。一旦自己有了条件之后,不比以前自己眼中的坏人强到哪去,没准比他们还要更坏更贪,千万不要把自己看得多么高尚,只是环境和立场还没达到要求而已。

好人不好当,需要付出代价,需要抗住诱惑。没有利益的诱惑时,啥都好说;有了利益的“唆使”,有几个人还能保持自我?
免费的好人谁不会做?需要“付费”的好人才叫真正的好人!
“好人”和“坏人”,就能把所有人区分开来了吗?不一定!二者加起来不是所有人的全集,比如那些旁观者,既算不上好人也算不上坏人,只能算是“灰色人群”。
很多人只能算作“不是坏人”,没有做过坏事,然而却称不上是个好人,而这些人却经常把自己定义为“好人”,还总是在那里抱怨喊冤,觉得这个世界都对不起自己似的。
仔细想想看,你是不是就是这种人!
比如街上有个小偷正在行窃,你不想惹麻烦上身,就在旁边装作没看见一样。这时有个人挺身而出,抓住了小偷。那么这个见义勇为的人才叫好人,而你既不是坏人,也不是好人,可你却把自己定义成好人,这又公平合理吗?
不要再轻易美化自己了,你顶多算个普通人,而不是好人。只是自己软弱无能,不得不隐忍,不想伤害自己罢了。

接下来再来谈谈“好人没好报”的问题。
问题的关键,在于时间。你太着急了,所以才会这样想。
好人做了好事,下一秒没有好报,或者甚至遇到坏事,此时你就赶紧给出定论——好人没好报。
同样的道理,坏人做了坏事,下一秒没有受到惩罚,你也马上说“坏人乐逍遥”。
一个人只能看见眼前的一时现象,就觉得世界不公,而看不到大家以后不同的命运,只能说明自己目光短浅心胸狭隘。
一个贪官,在没被抓到之前,大家就会抱怨坏人逍遥法外;当他被抓之后,大家就会立马改口,说坏人不会有好下场。
在某个时间节点前后,分别得到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这不是事情本身的问题,而是自己的问题。还是要怪自己目光狭隘,而冤枉了这个世界的公平性。
如果所有报应都来得那么快,那么该不会有人做坏事了,总得给报应一点时间吧。
总而言之,我们只管踏踏实实做个好人,做个善良的人,当然也要注意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把懦弱退缩美化成好人。然后但行好事,莫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