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推进现房销售制的消息,很多人可能看到了。
2025年,现房销售的传闻,有多次了。
这事,多数房企是排斥的。目前,青岛市场上,现房楼盘陆续在增加,但它们是去化慢,卖到最后被迫成了现房盘。
这些现房盘,多数都很挣扎。

卖了三年,7月份交付后,昆仑天麓湾到现在没卖完。中介很卖力,特价房表格,天天往朋友圈里扔。
仔细一看,原来是“伪特价”,性价比太一般。单价两万五左右,个别特殊房源两万出头。
令人咋舌的是,景观楼王竟然还有房源在售;大户型也有房源。
另一边,刚拿到房钥匙没多久的房东,也开始往外挂房源了,直接卖。

二手房APP上,天麓湾二手房源正在增加,挂牌价两万多。一旦有房东着急用钱,价格可能会有惊喜。
新房市场,东李强有力的大神,青特璟誉热销中,虹吸效应明显,直接把其他楼盘秒杀了。能上璟誉,根本不考虑其他选项了。
和璟誉比,天麓湾的产品,已经落伍了。
腹背受敌,就是这么残酷。
所以,当听到融海启城,打算交付之后再重启“营销”,打“现房”噱头后,很多人石化了。
就融海的容积率、户型设计、得房率、景观设计,根本没法和片区其他楼盘竞争。
除非,融海打价格牌,真正拿出近乎“骨折价”。这样的话,是否涉及国有资产流失呢?貌似很难破局。

说起现房楼盘的惨烈程度,绿地凤栖澜玥最有发言权。两年前交付时候,绿地泉青岛团队,不急不慢,留了一些房源,想慢慢卖。
结果到了2025年,黄岛楼市格局完全变了。
先是房东发力,把小区次新房价格打到了一万四五。紧接着,把绿地泉原物业赶跑了,迎来了万科物业。

绿地泉开发商手里还有一些房源,不能砸手里啊,还得往外卖啊,于是,开发商也开启了降价模式。
于是,大家看到了凤栖澜玥,双降带来了“供需两旺”,成交很猛。

你想一下,四五年前,隔壁邻居单价两万五到三万入手的;如今,你花了一万五六买进,还是现房,喜庆吧?
如果再来一次,绿地泉一定会在2023年交付的同时,特价清盘……
其实,这个盘配置还可以。大体量会所、公区也还可以;不足之处,景观打造略显屌丝,层高也有短板;再就是学区一般。
就短短两三年时间,就被拍在沙滩上了。
如今,黄岛改善群体都去看省级高品质住宅了。

城阳的现房楼盘,也不少。除了之前价格崩塌的仙山花园、修远城等,还有一些现房楼盘,默默扛着。
比如,鑫江花漾里。这个盘,有多个地块,之前交付的,不少房主挂出房源了,挂牌单价约8000—10000。
这直接导致开发商手里剩下的现房,瞬间没有竞争力了。

曾几何时,现房是一把利器,很有吸引力。现在不一样了。“现房”成了双刃剑。
首先,想让“现房”成为优势,必须具备:品质呈现好、物业口碑好、产品力极佳、周边配套完善等因素。
否则,如果“现房”呈现的不如意,且周边配套存在短板,或者物业、服务等有瑕疵,那真成了负能量了。
这种现房,还不如卖期房时候有竞争力。
就像团岛板块的青铁鼎峰云上观澜一样,卖到现房,价格一路狂降,降到冰点了,去化更难了。
“期房”时候,云上观澜还能天马行空的忽悠“未来蓝图”。现房了,都是直观能看到的,购房者不为所动,开发商只能打价格战了。
年底已至,还会有更多“现房”楼盘,加入到降价促销行列中。
结语:有我,没你
这个观点,可能有点极端了,但确实是本人所想。
以前,楼盘之间,房企之间,产品差不多的情况下,基本都能取得不错业绩。
你火,我也火;差一点的盘,价格略低,也能体面收场。
现在,不行了。各家房企 ,不同的抉择,不同的结局。
一个板块,多个楼盘之间,可能只有一个盘冒尖,杀出重围。而且,各个盘之间的产品差异,太大了。
两年前的盘,和新规之后的新盘,完全不是一个时代的产品了。
高品质住宅用采用料,和普通楼盘,也完全不一样。

好楼盘,做的会所、景观、示范区,都很“拿人”。很多购房者,自然就被吸引过去了。
这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掉队的楼盘,要么打价格战,要么苦熬着,等对手卖完再说。
万一楼盘遇到资金问题,那就剩一条路了,疯狂血降。
想利用信息差、或者寄希望于中介帮卖,几乎就是异想天开了。
现在的买家,已经到“王者”段位了。
奉劝有些楼盘,抓紧调整策略,等到明年,可能更没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