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988 年的深秋,北宋的河北大地正被双重灾难吞噬。黄河在滑州段突然决堤,浑浊的洪水冲破堤坝,瞬间淹没了数十个州县,灾民扶老携幼四处逃亡,原本作为天然屏障的河道,此刻竟成了吞噬家园的猛兽。就在宋军忙着调兵救灾的空档,辽景宗耶律贤的 20 万铁骑已悄然越过边境,直扑雄州城下 —— 这座扼守瓦桥关的军事重镇,是辽军南下开封的必经之路。
辽军主将正是号称 “战神” 的耶律休哥,他骑着标志性的白马,在城下挥动马鞭,城楼上的宋军士兵望着漫山遍野的契丹骑兵,脸色惨白。雄州守将张师清点兵力,满打满算不足万人,城外洪水未退,援军迟迟不到,城墙上的箭楼已被辽军的投石机砸塌了好几处。“守住三日,必有援兵!” 张师拔剑砍断飘落的旗帜,可士兵们的眼神里满是绝望,谁都知道,辽军连破三关,正是士气最盛的时候。

开封皇宫里,宋太宗急得来回踱步。黄河决口已抽调了半数边军救灾,如今辽军趁虚而入,若雄州失守,河北便无险可守。“郭守文何在?” 御座上的声音陡然提高。此时的郭守文刚从黄河决堤的工地上赶回,身上还带着泥浆,听闻军情立刻跪地领命:“臣愿率三万禁军北上,十日之内必解雄州之围!” 这位曾平定南唐、治理过三次黄河决口的老将,此刻眼神如炬,没人知道他心中早已算好了一盘棋。
大军星夜兼程,刚过定州,郭守文就收到了探马急报:“辽军听闻援军将至,已解围北撤!” 帐下将领纷纷请战,主张全速追击,郭守文却按住剑柄冷笑:“耶律休哥狡猾如狐,怎会甘心空手而回?他必是想诱我军追击,在平原上用骑兵优势围歼我们。” 说着,他铺开地图,手指重重敲在唐河岸边:“此处两岸高、中间窄,正是设伏的绝佳之地。”

士兵们连夜在唐河沿岸的芦苇丛中挖好了壕沟,又将数千张强弩藏在土坡后面,郭守文特意叮嘱:“辽军骑兵必沿河道行进,待他们进入隘口,先放箭射马,再用长枪截杀。” 为了迷惑敌军,他还派少量骑兵沿途丢弃盔甲兵器,装作溃逃的样子。三日之后,耶律休哥的前锋果然出现了,看着路边散落的宋军物资,契丹骑兵哈哈大笑,毫无防备地钻进了隘口。

“放箭!” 随着郭守文一声令下,万箭齐发,辽军前锋的战马纷纷倒地,骑兵摔在地上还没爬起来,就被壕沟里的宋军捅穿了胸膛。耶律休哥在中军听到惨叫声,心知中计,立刻下令撤军,可狭窄的河道早已被尸体堵塞,后面的骑兵收不住脚,纷纷撞在一起。就在这时,郭守文亲率精锐从侧翼杀出,他手中的长刀劈砍之处,契丹士兵纷纷落马,当年平定南唐时的悍勇此刻尽显无疑。
这场厮杀从正午持续到黄昏,唐河的水被染成了深红色。耶律休哥眼看突围无望,只得换上普通士兵的盔甲,在亲兵的掩护下弃马逃跑。当最后一名辽军士兵投降时,夕阳正照在郭守文的铠甲上,上面的血渍泛着暗红的光。士兵们清点战果,斩首三千余级,缴获战马五千匹,还有耶律休哥来不及带走的帅旗。消息传回雄州,张师率领残兵出城迎接,见到郭守文便跪倒在地:“将军真是料事如神!”

捷报传到开封,宋太宗龙颜大悦,下旨嘉奖郭守文 “临机决断,功在社稷”。可郭守文却在奏折中写道:“辽军虽退,边患未除,当趁此时机修缮城防,疏通河道,方能长治久安。” 后来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在河北边境修筑军垒、开挖沟渠,形成了一道新的防御体系。而唐河之战的故事,也在军民口中流传开来,人们都说那位既能堵黄河决口,又能败契丹铁骑的郭将军,才是真正的国之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