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山东一家面粉厂手工制造飞机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随之而来的并非对创造精神的喝彩,而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口诛笔伐”。部分媒体与评论者迫不及待地为其贴上“违规”、“危险”的标签,意图将其一棍子打死。这种看似“政治正确”的讨伐,背后折射的却是一种惧怕风险、回避责任的官僚化思维惯性,一种对民间原生创新力量的傲慢与轻视。

手搓直升机全貌(来源于网络)
一、安全固然是底线,但引导应优于粗暴喊打我们必须承认,飞行器制造关乎安全,绝不能儿戏,其生产与试飞必须被置于严格的法律与安全框架之下。然而,面对一家面粉厂所展现出的、近乎原生态的技术探索热情,更恰当的反应应当是分析、审视与引导。
有关部门完全可以主动介入,组织专家进行安全评估,明确指出其设计与制造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与合规差距,并为其划定清晰的整改路径与发展边界。是简单地没收工具、叫停项目,还是帮助其对接资源、规范流程,这背后考验的正是管理智慧与服务意识。从“创造”到“创业”,从“手工”到“工业”,其间必然存在鸿沟,而政府的角色应是搭桥者,而非断路人。

手工制作的飞机骨架(来源于网络)
二、双标之下,更显民间创新生态的脆弱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是,对比某些大型企业在明显违法违规时屡屡获得“包容性执法”或“下不为例”的待遇,部分舆论对这家毫无背景的民间小厂却展现出异乎寻常的“零容忍”。这种选择性严苛,是否是一种欺软怕硬的双重标准?
它究竟比那些备受资本追捧的“科技明星”差在哪里?差在没有光鲜的PPT,还是没有动辄百亿的估值?这家面粉厂的飞机或许简陋,但它背后是真实的动手能力、是对机械原理的深刻理解与不畏艰难的实践勇气,而这种能力,正是一个国家制造业最朴素的根基。我们能够包容互联网模式的“试错”,为何不能对实体制造的“探索”多一份耐心?

制作现场(来源于网络)
三、从“群众路线”出发,激活基层创造的“一池春水”民间小作坊、小微企业对复杂的市场准入法规了解有限,这是客观现实。但这恰恰应该是公共服务精准滴灌的起点,而非一票否决的终点。“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不应只体现在创业者身上,更应体现在我们的管理服务中。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我们必须倾听并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创造。这种自下而上的创新,往往源于最真实的生产生活需求,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与社会价值。动辄“斩尽杀绝”,不仅违背了群众路线,偏离了服务宗旨,更与当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国家政策导向背道而驰。

飞机半成品(来源于网络)
结语:我们需要一场管理思维的“供给侧改革”说到底,对待“手搓飞机”的态度,是一场关于创新文化与治理哲学的考验。我们需要一场管理思维的“供给侧改革”,从简单的堵截式管理,转向协同式的赋能服务。
对于这些破土而出的创新幼苗,社会应当多一份宽容,媒体应当多一份冷静,管理部门则应当多一份担当。唯有构建一个既能守住安全底线、又能包容“野蛮”生长的创新生态,让规范的归规范,让创新的归创新,我们才能真正让一切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民间智慧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