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体市场表现:大屏爆发,国产主导
销量与销售额:
- 双十一期间,彩电整体线上销量约60万台,销售额超18亿元,阿里系彩电销量35万台,销售额11亿元(同比接近2倍)
- 75寸及以上大屏电视成为绝对主角,在双线市场零售额份额超30%,线下占比近半(>47%)
- 85寸及以上产品在苏宁销售占比高达62%,百寸电视成交额环比增3倍、同比增5倍

市场特点:
- 国产品牌全面主导,京东销量榜前12名均为国货,索尼、三星等国际品牌集体"消失"
- 品牌集中度创历史新高,前八大品牌(海信、TCL、小米、创维、长虹、华为、海尔、康佳)占据96%市场份额
- 虽10月行业曾遭遇"滑铁卢"(销量同比降16%),但双十一促销明显提振市场
二、品牌排名与市场份额
双十一销量TOP10品牌:
1. TCL(含FFALCON雷鸟)
2. 海信(含Vidda)
3. 小米(含Redmi)
4. 创维
5. Vidda(海信子品牌)
6. FFALCON(TCL子品牌)
7. 长虹
8. 华为
9. 索尼
10. 酷开
线上销量份额:
- 小米:28.9%("独领风骚",超第二名一倍多)
- 创维:13.8%
- 海信:11.8%
- TCL:11.1%
- 其他品牌:34.4%
出货量占比:
- 海信+TCL:合计超50%,全球市场份额均超20%
- 海信、TCL、小米: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约20%、18%、15%,合计53%
三、各品牌核心优势
1. TCL
- Mini LED技术:全球销量占比超30%,Q10L系列评分(8.5)超索尼9系(8.4)和海信U9N(8.3)
- 大屏王者:85T7L Ultra等产品占据销量榜前列,75寸以上市场强势
- 双品牌策略:TCL主攻高端,FFALCON提供高性价比选择,形成市场全覆盖
2. 海信
- ULED技术:全球唯一掌握ULED X参考级影像技术的国产品牌,控光分区与AI芯片优化
- 激光电视:全球市场份额超40%,100E7N等百寸产品销量领先
- 品牌影响力:连续17年蝉联中国液晶电视销量榜首,用户满意度连续8年行业第一
- 大屏表现:75寸以上大屏电视销量同比增259%,市场占有率第一
3. 小米
- 极致性价比:同尺寸价格普遍比传统品牌低20-30%,Redmi X 85寸等产品成销量黑马
- 智能生态:与小米手机、平板等设备无缝协同,米粉用户忠诚度高
- 线上优势:电商渠道渗透率超60%,年轻消费群体首选品牌
4. 创维
- OLED技术:国内OLED研发先驱,R系列色彩还原度高,对比度优异,画质表现突出
- 全链路光晕控制:解决Mini LED背光的光晕问题,提升画质体验
5. 其他品牌
- 长虹:军工品质背书,中低端市场性价比优势,85D7H等产品价格亲民
- 华为:鸿蒙系统生态,与智能家居设备深度整合,强调"智慧生活"体验
- Vidda/雷鸟:分别作为海信、TCL的年轻化子品牌,主打潮流设计和高性价比
四、双十一销售亮点与趋势
1. 大屏化:客厅新宠85寸
- 销量榜前四名中,85寸产品占据三席:海信小墨85E5Q Pro、TCL 85T7L Ultra、红米X 2026款85寸
- 85寸电视成为高端市场标配,75寸成为客厅主流,55寸以下产品份额萎缩
2. 技术升级:Mini LED普及
- 55寸Mini LED电视价格降至3000-4000元区间,环比618降幅约20%,加速技术普及
- QD-Mini LED、ULED、OLED等高端技术从旗舰向中端产品下放
3. 价格战:高端产品降幅最大
- TCL 75寸QD-Mini LED从5399+降至4957.68元
- 国补政策助力:98寸直降万元至13999元,85寸降至8499元,75寸降至6499元
五、国产电视的黄金时代
2025年双十一电视市场呈现"两超一强+多极化"格局:TCL、海信领跑,小米紧随其后,创维等品牌各具特色。
- 国产替代完成:国产品牌在销量、技术、高端市场全面超越日韩品牌
- 大屏与技术:85寸+和Mini LED等新技术成为增长引擎,产品结构持续升级
- 价格下探:高端技术产品价格平民化,加速普及
- 双品牌策略:TCL+雷鸟、海信+Vidda等组合拳扩大市场覆盖面
消费者选购建议:
- 预算10000+:首选TCL/海信旗舰Mini LED或激光电视
- 5000-10000元:75寸TCL/海信/小米高性价比机型
- 5000元以下:小米/Redmi 85寸或创维OLED,性价比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