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普及化的当下,学历提升成为众多专科学生追求更好发展的途径,专升本市场也因此蓬勃发展。然而,部分专升本机构为追逐利益,不惜采用种种不当手段,扰乱教育秩序,制造社会焦虑,已成为亟待整治的网络教育乱象。中央网信办的 “清朗” 行动,正是要整治这股邪风,歪风。

打开网络,各类专升本机构的广告铺天盖地。在全日制专升本报考热度较高的山东地区,就存在着这种充斥着带节奏的广告,如 “专科毕业即失业,专科找不到任何工作,全日制专升本是唯一救赎”“错过这次专升本,人生再无翻身机会”。它们利用网络推送,无论学生浏览资讯、社交,还是观看视频,都难以逃脱这些焦虑信息的 “轰炸”,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陷入对未来的恐惧与迷茫。在社交媒体平台,一些山东地区的机构营销号伪装成 “学长学姐” 或 “教育专家” ,分享所谓 “真实经历”:专科生四处碰壁,只有专升本成功的人才能拥有光明未来,进一步放大就业焦虑,误导学生对学历和职业发展的认知。
在线下,山东多地高职院校里,全日制专升本机构的宣传会更是频繁。宣传会上,工作人员片面强调专升本的必要性,对就业前景避重就轻,甚至对专科进行贬低,他们以 “过来人” 的姿态,告诫学生不提升学历就会被社会淘汰,营造出一种 “不专升本就没有未来,不升本就找不到任何工作” 的紧张氛围,使学生在尚未充分了解自身兴趣和职业规划时,就盲目跟风加入全日制专升本备考大军。

机构营销人员是制造焦虑和挑起对立的推手之一。这一点,在山东的专升本市场存在这种情况,在新生入学季,他们早早潜伏在校园,通过网络,不断向学生灌输全日制专升本的紧迫性,暗示专科生在就业市场毫无竞争力,只有通过全日制专升本才能获得尊重和认可。
在交流过程中,营销人员还会故意挑起专科生与本科生之间的对立情绪。他们声称本科生对专科生存在歧视,企业招聘时只看本科学历,以此激发专科学生的自卑和不满,让学生将提升学历视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从而忽略自身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当学生对专升本犹豫不决时,营销人员又会以 “最后名额”“限时优惠” “通过率最高”等等饥饿营销策略,催促学生尽快报名,全然不顾学生的实际需求和长远发展。

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贬低:短视的利益之举
有的机构存在为抬高专升本的价值,不惜贬低高等职业教育。在宣讲中,刻意弱化职业教育在实践技能培养、就业针对性强等方面的优势,片面强调学历的重要性,让学生对职业教育产生误解和抵触情绪。
这种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贬低,不仅破坏了教育生态的多样性,也阻碍了国家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它让学生放弃自身擅长的技能发展道路,盲目追求学历提升,导致教育资源错配,最终影响个人职业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报班前承诺 “不满意随时退”“全程贴心服务”,交钱后 “变脸”;1000 元 “报名费” 实则为代理费,退费遇 “概不退还”“拖延”“跑路”。
借 “实体机构” 身份营造 “正规” 假象,利用学生 “幼稚、防范意识弱” 谋利。
四、教育 “本末倒置”:贬低职教轻专业,学生混证难就业刻意弱化职教 “实践技能强、就业针对性高” 优势,强调 “学历最重要”;灌输 “专业课不重要,反正不考”,误导学生只搞 “应试复习”。
后果:专科生无专业基础,升本后无技术,毕业时 “网购代写论文”,最终 “毕业即失业”,机构 “撒手不管”。
五、多方缺位:学生盲目轻信、学校监管失守,加剧乱象蔓延学生:“偏听偏信、不做调查”,轻信宣传和虚假鸡汤。
学校:监管漏洞,或因 “利益关联” 对机构入校宣传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学生放弃就业、盲目备考,机构的宣传行为干扰 大学正常的“就业招聘会”,导致大学完不成 上级派下来的“就业指标”。
六、“清朗” 行动发力:多方联动治乱象,还学生理性环境
网信办发力:整治刻不容缓
这次网信办 “清朗” 行动的整治范畴就是包含这类情况。有的机构制造焦虑、传播虚假信息、挑起学历对立,污染网络教育环境,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只有网信办加大对这类机构的监管力度,严格审查网络广告内容,禁止发布制造焦虑、虚假宣传的广告;对进入校园宣传的机构进行资质审核和行为监督,杜绝任何形式的不当宣传和诱导行为;对于恶意贬低高等职业教育、破坏教育公平的机构和个人,依法予以严惩,形成有力震慑。
学校也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提供准确、全面的职业发展信息,帮助学生理性看待专升本和就业问题,树立正确的学历观和职业观。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避免被机构的焦虑营销所误导。
对于广大学生而言:不轻易信口头承诺和虚假鸡汤,查机构 “教育局备案信息”“往届真实评价”;警惕 “包过”“不升本没未来” 话术;主动参与就业指导和招聘会。
全日制专升本机构的不良行为已成为网络教育的一颗毒瘤,影响教育公平和学生的成长发展。借助“清朗” 行动的东风,整治这一乱象,让教育回归本质,为学生创造一个清朗、健康的教育环境,让他们能够在真实、理性的氛围中规划自己的未来,实现人生价值。
文章内容不代表UC平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