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农村宅基地两条“红线”,城里人、退休干部不能下乡圈地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这句老话搁到现在依然戳中要害。近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召开的“三农”政策通气会,再次把农村宅基地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这句老话搁到现在依然戳中要害。近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召开的“三农”政策通气会,再次把农村宅基地的两条“禁令”喊得响亮——城镇居民不能买农房宅基地,退休干部不许下乡占地建房,这两条红线碰不得!

为啥国家对农村宅基地看得这么紧?这得从农村土地的“身份”说起。宅基地不是商品房的地皮,它是农村集体的“家底”,只有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才有资格用,就像村里的“专属福利”,外人没份儿。以前有人觉得,城里建设用地紧张,农村闲置宅基地不少,放开买卖多好?2018年就有专家提议让城里人下乡买宅基地使用权,可这种想法为啥屡屡被官方否决?

你想想,要是口子一开,城里人手握资金下乡“扫货”,退休干部凭着“特殊身份”变相占地建房,后果不堪设想。福建霞浦就出过离谱事,有人冒用村民名义套取宅基地,卖给外人搞康养项目,硬生生建出1.61万平方米的建筑群,这不就是变相圈地吗?更关键的是,农民要是一时糊涂把宅基地卖了,看似赚了眼前钱,可往后没了安身立命的根基,长远利益咋保障?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早就把话说透了:这事儿不能搞变通,得给农民留后路!

其实这两条“红线”不是新政策,而是反复强调的底线。2025年2月的中央一号文件就明确划了线,当年1月两部委发文禁止“特殊资格权”变相分配宅基地,9月韩俊部长再次重申禁令。地方也紧跟着落实,浙江、河南今年4月、5月就出台文件,把规矩定得明明白白。算下来,从1999年国办首次明确禁止城镇居民买农房,这政策基调二十多年就没松过。

有人要问了:不让买不让建,农村那些闲置的老宅子咋办?总不能让它们荒着吧?别急,政策是“堵歪路”也“开正门”。现在全国农村闲置宅基地和住宅面积超16亿平方米,盘活这些资源有妙招——农民可以把闲置住房出租、入股、合作经营。城里人想体验乡村生活,租个农房住住、开家民宿完全可以;退休干部想回乡发挥余热,靠智慧帮村里搞发展就行,犯不着非得占地建房。而且土地流转得自愿有偿,不能搞“摊派”,这才是真尊重农民意愿。

农村宅基地改革就像走钢丝,既要盘活资源,又不能摔了农民利益的“饭碗”。从2015年33个县试点,到2020年104个县推进“三权分置”,改革一步步稳慎推进,核心就是守住底线。这两条“禁令”不是不让城乡互动,而是要划清边界:农村的地要姓“农”,农民的权要保住,乡村的美才能长久。

说到底,宅基地是农民的“根”,守住这两条红线,就是守住了农村的稳定,守住了乡村振兴的底气。未来的乡村,不该是外人“圈地”的乐园,而该是农民安身立命、城里人休闲体验的共生之地,这才是土地制度最暖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