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电梯轿厢时,不少业主会被“一口价”“全包价”吸引,以为能省心省钱,但实际施工后却频遭增项加价,预算超支严重。
这些增项费用究竟从何而来?如何避开合同陷阱?本文为你揭秘关键套路。

电梯
陷阱一:合同条款模糊,增项“埋雷”部分装修公司提供的合同条款模糊,未明确标注装修范围、材料品牌、工艺标准等细节。例如,合同中仅写“包含电梯轿厢装修”,但未说明墙面材质、照明规格或扶手类型。施工时,装修公司可能以“原方案无法实现效果”为由,要求更换更贵的材料,或增加吊顶造型、装饰线条等项目,每项增项费用少则数千元,多则上万元。
案例:上海陆阿姨签订25万元“一口价”合同,施工后装修公司以“小区垃圾清运费标准变更”为由,要求加收1万元;又以“物业不同意电梯保护材料”为由,加收2000元材料费。最终,陆阿姨未开工就被扣2.5万元违约金。

电梯
陷阱二:低价引流,开工后“层层加码”装修公司常以低价套餐吸引客户,但实际报价远低于市场价。例如,8万元套餐仅包含基础材料,超出部分按单价收费;或承诺“买套餐送定制柜”,但定制柜的背板、抽屉、台面等需额外付费。施工时,装修公司可能以“墙体老化需挂网”“水电点位不足需增加”等理由,要求支付增项费用。
案例:北京蒲女士签订22万元装修合同,施工后被要求支付近9万元增项费,包括水电改动、橱柜面积增加等;重庆陈女士预签“报备合同”并支付2.1万元定金,后因装修公司擅自加价无法达成正式合同,定金险些无法退回。

电梯
如何避开增项陷阱?明确合同细节:签订合同前,要求装修公司列出详细材料清单(品牌、型号、规格)、工艺标准(如墙面处理方式、吊顶结构)及装修范围(如是否包含垃圾清运、电梯保护)。所有口头承诺需写入合同附件,并加盖公章。
拒绝模糊条款:若合同中出现“按实际发生计算”“另行协商”等表述,需要求修改为具体金额或比例。例如,垃圾清运费可约定为“按物业标准收取,最高不超过1200元”。
分阶段付款:采用“首付30%+中期40%+尾款30%”的付款方式,尾款在验收合格后支付。若装修公司要求提前支付大部分款项,需警惕其资金链风险。
保留证据维权:施工期间,保留聊天记录、付款凭证、增项明细等证据。若遭遇恶意增项,可向12315投诉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总结:电梯轿厢装潢“一口价”合同陷阱多,业主需擦亮眼睛,仔细审核合同条款,拒绝模糊承诺,分阶段控制付款风险。记住:低价套餐≠省钱,详细合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