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件怪事在网络上悄然发生。
不少网友发现,自己关注的一些“网吧躺平博主”突然消失了。昨天还在更新,今天账号就因为“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而被清空。
其中最让人意难平的,是那个昵称为“小A”的博主。
他在B站拥有七十多万粉丝,算得上一个大V。但他的视频内容,说白了,一句话就能概括:
“今天在某个城市的网吧打游戏,明天换一个地方继续,晚上起床花10块钱吃顿饭,再包个夜,看会儿直播,天亮下机,找个地方睡觉。”没有剧本,没有炫富,没有美女,甚至连BGM都懒得配。
镜头里的小A,总是一副没睡醒的样子,头发乱糟糟,在不同城市的街头和网吧之间游荡。
然而,就是这样近乎“无聊”的记录,却吸引了数十万粉丝。弹幕里很少有人骂他懒,相反,更多的是羡慕和共鸣:
“这才是生活。”“嘴替人生。”
因为在打工人眼中,小A活成了自己学生时代的幻想——抛下一切,没有KPI、没有房贷车贷,随心所欲地流浪、打游戏。

如果说前些年的“网红人设”是炫富、成功、鸡血满满,那么小A们代表的则是一种彻底“低欲望”的生活方式。
他们不炫耀,也不卖惨,只是安静地退出主流游戏。
这种姿态,击中了太多人心底最隐秘的渴望。
在一个内卷到窒息的社会里,谁没幻想过?
“要是我能一天只花几十块钱,就换来24小时的自由,该有多好。”
小A把这种幻想,活成了日常。有人说,他是新时代的“三和大神”,但更温和、更数字化。
三、全面清场然而8月底,小A的账号突然消失,紧接着类似的“网吧躺平博主”也遭到集中清理。
比如:
刘二狗网吧少女小青十年网吧大神这些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粉丝的账号,一个接一个“查无此人”。
有人恍然大悟:问题不在于视频内容,而在于他们所代表的姿态。
不是针对某个人,而是针对整个群体。

因为他们无声地在说:
“你们拼尽全力去玩的这场社会游戏,或许从一开始就没那么好玩。”
这种思想,一旦传播开来,还怎么让年轻人心甘情愿地进厂打螺丝,背30年房贷?
于是,有人精准总结:
“允许你摆烂,但绝对不允许你躺平。”
四、“摆烂”和“躺平”的区别摆烂:你还在系统里。虽然效率低,摸鱼多,但至少还是一颗螺丝钉。
躺平:你直接退出系统,用最低成本活着,完全蒸发在消费主义和奋斗叙事之外。
对于庞大的系统来说:
摆烂的人,是次品,还能用。躺平的人,是废品,是Bug,必须清除。这句话,刺痛了无数人。
五、中年人的“算账逻辑”在小A被消失的同时,另一位中年博主的视频也引发了热议。

他坦言,自己这几年选择在家“躺平”。最初有负罪感,但后来算了一笔账:
出去上班,每月收入三四千,刨去房租水电,根本存不下钱,甚至倒贴。在家偶尔接点零活,不用交房租水电,反而还能给家里改善伙食。“我出去上班,是亏的;在家躺平,至少不亏。”
他的逻辑简单却现实:
与其被客户骂、被老板骂,不如回家被父母骂。
至少家里有锅碗瓢盆,有床,有现成的米油,生活成本几乎为零。
这种算账方式,或许就是未来大批年轻人不得不面对的选择。
六、返乡潮与“隐形躺平”越来越多人发现,大城市并不像以前那样人头攒动。
商场冷清,地铁空荡,许多曾经拥挤的地方,如今稀稀拉拉。
这是错觉吗?
未必。
当工作无望、生活成本高企,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返乡,住进那栋曾经尘封的小三层。

“大城市人越来越多”的时代,或许正在终结。
未来的中国,可能会出现一波“返乡潮”。
七、为什么“小A们”让人害怕?小A们既不违法,也不反叛。
他们只是选择用最低成本,活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
但他们的存在,却是一种无声的冒犯。
因为在“主流叙事”中,人生只有一条官方认证的康庄大道:
好好读书——找到工作——努力奋斗——买房结婚——培养下一代牛马。所有宣传机器,都在为这条路导航。
小A们,就像游戏里跳出地图的Bug,证明了另一种可能性:
“不玩了,也能活。”
这才是危险的地方。

小A们消失了,但他们所代表的情绪并未消失。
那种无处安放的疲惫感,只是被埋得更深,变得更沉默。
他们的存在,本是给无数疲惫的人一丝安慰——
人生不止一条路,活法不止一种。
如今,这种“安慰剂”也被收走了。
地图上看似有千万条路,但导航永远只指向同一条。
或许,我们更该担心的,不是小A们的消失,而是社会连容忍一群“不玩游戏”的人都变得困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