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中国上古最尊贵的八大姓是哪八个?圆桌派著名主持人都不知的常识

曾看过一期《圆桌派》(原先这档节目叫《铿锵三人行》),那一期节目嘉宾是马未都、姜文、孟广美。基本上,有马未都“马爷”作嘉

曾看过一期《圆桌派》(原先这档节目叫《铿锵三人行》),那一期节目嘉宾是马未都、姜文、孟广美。

基本上,有马未都“马爷”作嘉宾的谈话节目,我都会看一看,因为我觉得他是一个知识渊博、人情练达又性格真诚的人,方方面面都有独到见解,他开设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1996年开办),非常了不起。

北京观复博物馆在一片民房内

一开始,主持人与嘉宾们聊到部队大院与职工大院里成长的孩子之间差别,马未都、姜文都是从小生长在部队大院,而主持人则生长在职工大院,他们聊到许多大院趣事。

最后,男主持人问了姜文一个问题,他颇感兴趣地问道:“你了解过你的祖上吗?”(大意是这样)。

"姜"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八大姓之一

姜文听了不以为然,他说“我姓姜这事跟你们不一样,我们姓姜的出道早,其他像你们这都是氏,不是原本的姓,就把那地名给改成姓了,我们是真正的姓”。言下之意是:“单凭我姓‘姜’就知道我的祖上多尊贵!” (姜太公钓鱼,谁人不知?)

男主持人一听,露出惊讶的表情。

大导演果然知识丰富!话说回来,如果大导演连这点中国古代的历史常识都不知晓,岂不贻笑大方。

"姜"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八大姓之一

中国古代最早的八大姓——后世众多姓氏的起源

姜文说得正确。

中国古代最早的姓氏主要包括上古八大姓:姬、姜、姒、嬴、妘、妫、姚、姞(另一说为妊),这些姓氏形成于母系氏族时期,字形从“女"旁,最初用于标识同一母系血缘群体,是后世众多姓氏的起源。

八大姓多与黄帝、炎帝、尧舜禹等上古皇族或帝王血脉相关。

"姜"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八大姓之一

上古八大姓氏的渊源

“姬、姜、妫、姒、嬴、姞、姚、妘”上古八大姓氏,有着尊贵渊源:

1、姬姓:黄帝姓氏,周朝国姓,衍生出411个现代姓氏,占《百家姓》82%,被誉为“万姓之祖”。

代表人物包括黄帝、周文王姬昌等,现代多演变为周、吴、鲁等姓,河南偃师仍有6300余人保留此姓。

“姬”姓

2、姜姓:炎帝姓氏,炎帝神农氏后裔,齐国始祖姜子牙的姓氏,姜子牙后裔多居山东。衍生出吕、许等102个姓,多分布于山东、浙江。

3、妫姓:舜帝姓氏,舜帝后裔,以居地妫水得名,后分化出陈、田、胡等姓氏。北京延庆有妫水河遗迹,现存不足2000人。

4、姒姓:大禹本姓,夏朝国姓,夏朝王室后裔,4000年历史,后裔形成廖、欧阳等姓氏。现分布于陕西、四川、浙江等地。

5、嬴姓:秦始皇嬴政的姓氏,秦国及赵国国姓,分化出徐、赵等14氏。江苏为现代主要分布地。

6、姞姓:黄帝赐封的十二姓之一,后裔分支为吉、燕等姓氏,文化底蕴深厚但历史记载较少。

7、姚姓:舜帝后裔,因居姚墟得姓,集中于浙江、广东等地。

8、妘姓:祝融氏后裔,周朝诸侯国姓氏,后演变为云姓,罕见但被视为“八姓之祖”。

姓和氏的核心区别

姓和氏的核心区别在于:姓起源于母系社会,用于标识血缘关系。氏则是父系社会的产物,是姓的分支符号,用于区分家族分支。

氏的社会属性起源于父系氏族的分封制度,主要用于区分贵族阶层地位(如晋国韩氏、赵氏)。通过封地(商鞅)、官职(司马)、先祖名号(皇甫)等方式命名,具有可变性和层级性。

男子通常称氏不称姓,女子则称姓不称氏。

先秦时期的姓氏使用特征

1、女性终身保持原始姓,比如孟姜女姓姜,而男性以氏相称。

2、贵族可拥有多氏:商鞅兼具卫(祖籍)、公孙(公族)、商(封地)三氏。

3、典型例证解析:

嬴姓赵氏:秦始皇嬴政所属家族,嬴为上古八大姓之一,赵氏源自祖先造父受封赵城。

姬姓分支:周天子家族分封产生鲁氏、卫氏、晋氏等数百个氏。

古代世家大族的分布

姓氏的演变——姓氏历史合流进程

姓、氏二者在秦汉时期完成合流。

1、战国时期宗法制度瓦解,平民开始使用氏。

2、秦代“书同文”政策和汉代《史记》编纂加速姓氏合一。

3、魏晋时期姓氏完全混用,形成现代姓氏体系基础。

你的姓氏起源于古代哪个世家?

孔子姓什么——孔子姓子,孔是他的氏

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

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子是姓“孔”吗?其实,孔子姓子,孔是他的氏。

山东省曲阜市孔子博物馆孔子塑像

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本名子嘉,字孔父,属于殷商贵族,与纣王同属一族群。孔子的姓氏“子”源于他的祖先,而“孔”是他的氏,源自其六世祖孔父嘉的字。

按照先秦的礼制,五世之后需另立新氏,因此孔父嘉的后代以他的字“孔”为氏。孔子作孔父嘉的六世孙,继承了这一氏,但姓仍为子。

秦汉以后,姓氏逐渐合二为一,氏取代了姓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姓氏。因此,后世称孔子为孔氏,而忽略了其原本的子姓。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我们习惯称孔子为孔子的原因。

山东省曲阜市尼山孔子像

中国十大姓氏

根据2025年最新权威数据,中国十大姓氏依次为: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前十名总人口约5.5亿,占全国汉族人口比例超40%。

中国十大姓氏人口排名

1、李姓:占汉族人口7.94%,约9530万人,源自上古刑官皋陶,唐代因皇室赐姓达到鼎盛。

2、王姓:占比7.41%,约8890万人,主要源于周王室后裔,魏晋时期形成“王谢风流”的门阀政治。

3、张姓:占比7.07%,约8480万人,起源于黄帝时期发明弓箭的“弓正”官,与道教发展密切相关。

4、刘姓:占比5.38%,约6460万人,为帝尧后裔,汉代皇室姓氏推动人口增长。

5、陈姓:占比4.53%,约5440万人,南北朝时期随中原士族南迁扩散。

6、杨姓:占比3.08%,约3700万人,隋朝皇室姓氏,唐代后广泛分布于南方。

泰山孔子登临处三百余年的紫滕花开了

7、赵姓:占比2.29%,约2750万人,宋代国姓,通过《百家姓》强化影响力。

8、黄姓:占比2.23%,约2680万人,春秋黄国后裔,闽粤地区集中分布。

9、周姓:占比2.12%,约2540万人,西周王室分支,吴越地区为主要聚居地。

10、吴姓:占比2.05%,约2460万人,源自周太伯建立的吴国,明清时期向海外迁移显著。

山东济宁,孔子诞生地尼山圣境大学堂室内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