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为什么我一直对作者说不能卡着时间点去发表论文?因为没有谁能够保证投稿能一投就中!

事情是这样的,前阵子有个作者来找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本来计划好今年上半年发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正好赶上年底的职称评定

事情是这样的,前阵子有个作者来找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本来计划好今年上半年发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正好赶上年底的职称评定。结果呢?从投稿到现在,三个月过去了,杂志社那边还卡在审稿阶段,眼看着截止日期一天天逼近,他整个人都慌了。问我怎么办,我直接告诉他:早跟你说过,别卡着时间点去操作投稿!为什么我会这么强调呢?因为投稿这事儿,从来就没有“一投就中”的保证,各种意外层出不穷,很多作者就是因为这个,硬生生错过了评职称的机会。

很多人以为写好文章投出去,就能顺利过关,其实远没那么简单。杂志社的审稿周期就是个大坑,有的刊物号称一个月出结果,结果拖到半年都正常。为什么?因为稿件堆积如山啊!编辑们每天面对海量的投稿,先初审筛选,合格的再送外审,外审专家呢?他们也是大忙人,工作、教学、项目一堆,哪有时间准点给你反馈?遇到节假日、专家出差,这时间一拉长,几个月就没了。没有谁敢打包票说你的文章一定能中。哪怕初审过了,终审时也可能翻车。杂志社版面有限,一期就那么点位置,优先考虑大佬的稿子或者那些能带来高引用的热门话题。你的文章再好,如果赶上同期有更牛的竞争者,或者编辑觉得主题不新鲜,直接就刷下来了。还有些刊物,表面上录用了,但后期又以各种理由撤回。比如“格式不规范”“数据有疑点”,其实就是腾位置给别人。记得有个作者,投了本教育类期刊,初审飞快,录用通知都下来了,结果等排期时,杂志社突然说“版面调整”,直接退稿。原因是啥?后来打听出来,有个知名教授的文章临时插队。说白了,学术圈里关系和影响力有时比内容更管用。很多人投稿前不做足功课,随便挑个刊物就投,结果方向不对口,直接被秒拒。或者文章质量不过硬,数据漏洞百出,审稿人一眼就挑出来。甚至有些人为了赶时间,匆匆忙忙写稿,逻辑乱七八糟,语言不通顺,这样的东西投出去,中奖概率能有多高?还有的作者爱改来改去,投了稿又觉得不满意,撤回来修改再发给编辑,投稿不是儿戏,每一步都得稳扎稳打。可偏偏很多人不当回事儿,觉得“反正时间来得及”,结果呢?一拖再拖,职称评定那天,只能干瞪眼。我为什么总叮嘱大家别卡时间?因为错过职称的后果太严重了。评职称不光看论文数量,还看发表时间。很多单位要求在申报前半年或一年内发文,晚一天都不行。错过了,这次机会没了,下次再等一年甚至两年,中间工资、职位、项目机会全耽误了。我的建议很简单:提前规划,留足缓冲,有时间就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