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忠德指出,工业和信息化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完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网络基础资源协调发展,深度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实数融合扩围增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安全作为底线要求、把普惠作为价值追求,扎实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强化资源供给,夯实行业发展根基。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国家顶级域名服务能力和质量,探索多种联网场景下的网络标识资源规划与科学供给。二是加快融合创新,增强产业竞争优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前瞻布局,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三是稳固发展底座,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大力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四是深化开放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深化电信、互联网领域技术、标准、产业、政策等国际交流合作,促进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营造互利共赢、共同繁荣的产业生态。




清华大学教授、天基网络与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陆建华指出,当前卫星互联网领域面临外部垄断、全球资源竞争困境等安全隐患,宜改进思维策略,避免盲目跟进,结合我国自身优势,统筹空地通信发展,通过技术创新与机制完善破局,更好保障国家网络主权安全。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副主任李星指出,未来人均计算机使用量将大幅增长,IPv6作为数字基础资源的重大升级,在互联互通、安全性、人工智能等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要着力探索和发展IPv6,以 IPv6 为基础实现从0到1的创新,助力我国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党委书记刘郁林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域名技术及其系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阶段,域名领域在技术体系与服务能力、核心技术与产品能力、安全监测与滥用处置、国际任职与技术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面向未来,我们必须把握技术演进趋势,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域名技术创新。一是推动“AI+域名”融合创新,发展智能解析与安全防护新能力,将人工智能作为赋能域名系统升级的核心驱动力。二是前瞻布局下一代互联网标识服务体系,夯实实数融合底座,构建更加包容、灵活、安全的下一代互联网标识服务体系。三是构建技术标准化与开放生态,深化国际技术交流与标准制定,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技术标准体系。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张晓主持发布了专项研究成果《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5)》,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用户使用情况、产业应用情况、政策制定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为政府部门、国内外行业机构、专家学者和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我国乃至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发展现状提供参考。

本次大会共举办1场主论坛以及4场分论坛,分别是域名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资源公钥基础设施(RPKI)与路由安全论坛、“人工智能+基础资源”赋能中小企业论坛、域名技术演进与统一标识协同创新论坛。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国内业界专家,相关科研院所学者,行业协会代表,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代表,域名注册管理和服务机构代表,IP地址会员单位代表等参加会议。(供稿单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