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父未必无犬子,曹操都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刘备,却生了个扶不上墙的阿斗当继承人。
不过,刘备的孙子辈儿倒是有个血性方刚的,他就是刘禅的第五子、北地王刘谌。
邓艾偷渡阴平后,谯周劝刘禅投降,刘禅听从了谯周的意见。
刘谌劝阻其父刘禅投降,他认为国家只有形势窘迫,国势衰弱时才会亡国,在蜀汉形势危亡之时,国主及其子嗣以及臣子们应作殊死一搏,才无愧于先帝。
刘禅投降心意已决,不听从他的建议。
刘谌眼见蜀汉灭亡在即,自己没有能力阻止刘禅投降,又没有办法挽狂澜于既倒,回到家后,杀妻灭子,自己也到昭烈皇帝庙自杀殉国。
很多人敬重刘谌的骨气与刚烈的同时,不禁要问,刘禅自己不抵抗,为啥不把位子传给刘谌,让他去抵抗?
其实,这主要有两方面考虑。
其一,刘谌虽有血性,未必有能力。刘谌的确是个宁死不屈的人,但历史上关于他的事迹,并没有过多记载,应该在能力上并不突出。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时蜀汉主力都跟着姜维在剑阁抵御钟会,刘禅得知邓艾偷渡阴平后,又将剩下兵力交给诸葛瞻父子。
诸葛瞻父子战死后,成都的兵力应该少的可怜,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刘谌有一定的能力,也不一定能够扭转乾坤。
既然不能扭转局势,传位的意义又何在?
其二,不管是刘谌还是刘禅,抵抗了就没有了主动“投降待遇”。刘禅不战而降,理由是成都免遭生灵涂炭,他自己也会因为主动投降,大概率不会受到惩罚。
如果刘禅把位子传给了刘谌,以刘谌的血性方刚的气节,肯定会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如此一来,魏军损失惨重,成都被战火摧毁,取胜的魏军必然烧杀抢掠,百姓和刘禅本人都难以幸免。
既然判断出失败已经是必然的事情,他又何必传位呢?
他自己不战而降,能够得到“主动投降”的待遇,这也许就是他不抵抗,也不允许刘谌抵抗,更不可能传位给刘谌的原因吧!
对此,大家认为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