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点,某高校女生宿舍。
林悦(化名)躺在床上难以入眠,并非是她自己失眠,而是对面床位的补光灯直直地照着她的脸,手机屏幕上,她的室友小薇正对着镜头甜甜地笑着说:“谢谢哥哥送的火箭。”
林悦连续七天在补光灯下入眠,然而她从未在镜头前展现过自己。
林悦苦笑说道:“你可知道,我们宿舍那四个人里,有三个都成了她直播间的‘隐形演员’。

她的室友小薇是位拥有五万粉丝的主播,每日晚间固定直播时长为三个小时,尽管小薇称不会拍摄到室友,然而宿舍空间狭小,此承诺便形同虚设。
有一回我身着睡衣去阳台收衣服,次日便在她的直播回放里看到了自己的背影,林悦称那一刻觉得自己好似一个被偷拍的小丑。
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有粉丝开始在弹幕里讨论她的身材,诸如有人称“左边床铺那个妹子腿很长”,还有人说“想要看看对面床的小姐姐”。
在某直播平台的校园专区,记者发现一件奇特之事:众多主播特意标注“宿舍直播”,这似乎成了一种流量手段。
一位业内人士称:“宿舍当作背景可使直播显得更为真实,也更易于吸引特定观众,部分观众就爱看学生妹在宿舍的日常,此满足了他们的窥私欲。”
在这些直播间当中,室友的日常生活变为了免费的背景素材:
换衣服时匆忙躲进厕所的身影、
与男友视频时的撒娇语气、
甚至睡前卸妆的素颜模样.....
所有这些隐私,都在不知不觉中被明码标价,
一位主播私下算了一笔账,
每月直播大约可赚取4000元,其中至少有1000元可能仰赖宿舍这一背景得来。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多数“被直播”的室友都未发声,
林悦表示:“我不敢与她闹僵,毕竟还要一同居住两年,并且她如今是我们班的红人,和辅导员的关系也挺好。”
大二学生小张也表示:“说起来仿佛是我小题大做,像是跟不上时代一般,别的室友都没有意见,就我事儿多,就担心被说成嫉妒她赚钱。”
这种沉默,让直播的室友更加理所当然,
她们未意识到这已侵犯他人私人空间,还觉得只要不直接拍到脸就无大碍。
当然,并非所有的宿舍直播都以矛盾收场,
在北京的一所高校内,大四学生李雨(化名)与她的室友们拟定了一份《宿舍直播公约》:
划定固定的直播区域
明确禁止拍摄的时间段
设置直播提示灯
每月从直播收入之中取出一部分,作为“隐私补偿金”
李雨表示:“我们能够理解她想要创业的心情,她也尊重我们的生活隐私,关键在于寻得双方都可接受的平衡点。”

直播行业发展迅猛,大学生宿舍这一原本纯粹私人的空间,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位社会学教授称:“这并非单纯的对错之事,而是数字时代向我们提出的新问题,在追求个人发展之时,如何尊重他人的边界,是这一代年轻人需要学会的一堂课。”
夜深了,又一盏补光灯在某个宿舍亮起,
仅此一次,灯罩之上多了一张便条,上面写着:“正在直播,请勿入镜。”
小小的改变,守护的却是最基本的尊重。
当下处于人人皆可做自媒体的时代,我们或许都得思索一番:
当追逐流量的脚步踏过他人隐私的红线,
我们究竟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