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斑驳地洒在安静的公园长椅上。
于荣光和妻子王玉苓并肩坐着,彼此间的距离仿佛隔着万水千山。
于荣光原本计划在将来的退休时光里,与妻子携手共度晚年。
然而,现实却是一张无情的试卷,摆在了他面前。
王玉苓面带忧伤,终于鼓起勇气,轻声对于荣光说:“我们离婚吧。”

于荣光心头一震,不解地问:“为什么?我们不是一直都很好吗?”
王玉苓黯然神伤,回答:“可是,这些年的争吵和冷漠,我已经受够了。”
那些曾经的浪漫和激情,在岁月的长河里逐渐消磨殆尽。
于荣光陷入沉思,他开始回想起当年那个和自己海誓山盟、情深意重的王玉苓。
他不明白,为何两人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他开始反思,是自己忽视了感情,还是王玉苓在岁月的沉淀中变得不再善解人意?
01
1958年,于荣光出生于北京一个京剧世家,其父是赫赫有名的京剧大师于鸣魁。
受到家庭的熏陶,于荣光从小就对京剧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总是时不时的哼上一段,甚至还会手舞足蹈的表演一番。
随着年龄的增长,于荣光对京剧的热爱越发深厚。
每当放学回家,他总是迫不及待地跑到父亲身边,请教京剧的唱腔和表演技巧。

于鸣魁看到儿子如此痴迷,心中欣慰,便开始亲自教授他京剧的技艺。
在于荣光的刻苦练习下,他的技艺不断提高。
终于在北京风雷京剧团里脱颖而出,成为团里年龄最小的演员。
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于荣光的人生轨迹。
著名影片《少林寺》的上映,彻底影响了他的命运。

他被影片中武术表演和戏剧元素所吸引,心中悄然萌生了拍电影的梦想。
从那以后,于荣光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电影知识,渴望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电影梦想。
为了实现梦想,于荣光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
然而,命运却和他开了个玩笑,他最终未能如愿考上。
这次失败对于荣光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他并未因此放弃。

他坚信,只要自己努力,总有一天会实现电影梦想。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于荣光更加努力地学习京剧表演。
日复一日的磨炼,让他的演技越发纯熟,赢得了剧团同仁和观众们的交口称赞。
同时,他开始尝试着将电影元素融入到京剧表演中。
他借鉴电影的叙事手法,创新性地在京剧表演中加入了现代舞台布景和灯光效果。

这使得京剧表演更具视觉冲击力。
这种创新得到了观众和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也为他日后的电影事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岁月如梭,于荣光在京剧舞台上崭露头角,逐渐成为京剧界的佼佼者。
然而,他心中对电影的热爱从未消减。
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与失败后,他终于迎来了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02
一个偶然的机会,著名导演徐小明来到剧团观看演出,恰好目睹了于荣光的精湛表演。
徐小明导演被于荣光的表演深深吸引,觉得他是一个可塑之才。
演出结束后,他找到于荣光,表达了自己的欣赏,并邀请他去香港拍摄电影《木棉袈裟》。
于荣光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度以为这又是一场梦。
然而,当他看到徐小明认真的眼神,他知道,这次命运是真的在向他招手。

来到香港后,于荣光努力学习电影表演,徐小明导演也对他关爱有加,亲自指导。
在拍摄过程中,于荣光将自己在剧团积累的表演经验与电影表演相结合,演绎得淋漓尽致。
电影《木棉袈裟》上映后,反响热烈,于荣光的表演获得了观众和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这部电影让于荣光在电影圈声名鹊起,许多导演纷纷向他抛出橄榄枝。
于荣光感慨万分,他知道,自己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命运没有忘记他,而是换了一种方式让他实现了梦想。
事业上小有成就,但此时的于荣光年纪已经不小了,到了该谈婚论嫁的时候。
然而,一直忙于事业的他,根本无暇顾及其他。
在亲戚朋友的催促下,无奈的于荣光开始到处相亲。
于荣光虽然心系事业,但为了不让父母担忧,他还是硬着头皮参加了各种相亲活动。

然而,或许是由于他演反派角色太多,给人一种“坏人”的印象,相亲之路并不顺利。
几次相亲下来,女方都被他的“反派”形象吓跑,让他哭笑不得。
经过多次失败的相亲,于荣光有些麻木了。
他觉得或许自己真的不适合婚姻,打算把全部心思放在事业上。
然而,父母却不愿意放弃,又为他安排了一次相亲。

这次相亲的对象名叫王玉苓,是一位气质高雅的女子。
在见到她的那一刻,于荣光感受到了久违的心跳。
王玉苓既不畏惧他的“反派”形象,反而觉得他的演技非常出色,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两人在咖啡厅里相谈甚欢,从电影聊到生活,再从生活聊到理想。
王玉苓的聪明才智和善解人意让于荣光深感敬佩。

而王玉苓也觉得于荣光并非外表那般冷酷,实则内心热情,对事业充满激情。
这次相亲,于荣光没有再刻意掩饰自己,他向王玉苓展示了自己的真诚和善良。
而王玉苓也被他的坦诚所打动,决定给他一个机会。
于是,两人就这样开始了恋爱生活。
在恋爱的过程中,于荣光和王玉苓互相支持,共同成长。

于荣光在事业上更加努力,终于赢得了更多的肯定和赞誉。
不久后,于荣光和王玉苓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他们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开始了新的生活。
而于荣光也感慨万分,终于完成了这项重要任务,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03
婚后不久,于荣光就投入到了工作中,在他看来,也许事业才是一切的保障。
于荣光忙于事业,简直成了“空中飞人”。
他辗转于各个城市,为追求演艺事业的巅峰而努力。
一年到头,他在家的时间屈指可数,根本无暇顾及妻子王玉苓的感受。
王玉苓虽然理解丈夫的事业心,但内心的失落感却与日俱增。

她默默承受着这种守寡式的婚姻,独自面对生活的种种。
产检、生孩子,这些本应是一家人共同经历的喜悦时刻,却成了王玉苓一个人的孤独战斗。
她挺着大肚子,独自在医院穿梭,忍受着孕期的不适和恐惧。
孩子出生后,于荣光依然忙碌,王玉苓又一个人承担起照顾孩子的重任。
繁琐的生活并没有打垮王玉苓,但是于荣光的漠不关心却让她几乎崩溃。

在于荣光父亲生病住院的日子里,王玉苓更是尽心尽力地照顾老人,直到老人离世。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王玉苓却在老人的病床前照顾了7年。
那段时间,她多么希望丈夫能在身边陪伴,给她一些支持和鼓励。
然而,于荣光始终未能在她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日子一天天过去,家里的状况逐渐稳定下来,儿子也成家立业。

王玉苓在经历了无数个孤独的夜晚后,终于鼓足勇气,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
她为了于荣光而活了半辈子,虽然已不再年轻,但她还是想为自己活一次。
深思熟虑后,她准备向于荣光提出离婚。
那天,于荣光难得回家,两人安静的坐在公园长椅上,王玉苓一脸严肃地说:“我们离婚吧。”
于荣光愣住了,这个决定让他措手不及。

他从未想过,自己拼命工作竟会导致婚姻破裂。
也从未想过,一直默默支持他的妻子会有这样的想法。
他试图挽回,但王玉苓已经下定了决心。
她不想再过这种有名无实的婚姻生活。
她渴望自由,渴望被关爱,渴望过上正常女人的生活。

王玉苓告诉他: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等你,等你回家,等你关心我,但我等不到了,我真的太累了。”
面对妻子的坚定,于荣光无言以对。
他此时才意识到,自己为了事业,忽略了家庭,忽略了最应该珍惜的人。
然而,一切都已经太晚。

失去妻子的于荣光,事业似乎也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那个曾经为了事业拼命奋斗的于荣光,如今仿佛失去了方向。
而王玉苓,在离开于荣光后,终于找回了自己的生活。
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她不再寄托希望于他人,而是努力让自己过得更好。
她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生活变得格外丰富。
她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努力活出精彩的自己。

结语:
事业与家庭需要平衡,情感需要寄托,婚姻需要经营。
时光飞逝,望我们在成长中学会珍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