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威观广西:桂平老城和西街的发展,还有翻身机会吗?契机在哪?

广西桂平,桂平老城,一般是指人民路以北到北江边的老城池范围,和新街以东到南江的“西街”区域。这两块区域,承载了桂平城厚重

广西桂平,桂平老城,一般是指人民路以北到北江边的老城池范围,和新街以东到南江的“西街”区域。这两块区域,承载了桂平城厚重的人文历史。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城市的扩张,如今这两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落寞和凋敝起来。尤其是西街,曾经代表的是桂平的新潮和精英云集的地方,现在也是显得人口稀少,建筑破落,老旧失修的模样。

每次走在其中,威记都有些感慨,不知道未来等待它们的命运会是什么。是城市更新推倒原拆原建,还是修旧如旧,成为一方文旅重地?

这两个区域,按照如今的格局,看着像是一块“死地”。三面环江缺乏强有力的交通(桥)通连外界,然后有新街-人民路-桂金路将其隔离,人流物流都少有进入到这两个区域里,住在里面的人就如同和新区形成两个世代的感觉。

按照这样来看,桂平老城和西街的发展,还有希望,还有翻身机会吗?

契机,或许会在滨江路上!

滨江路,就是沿着南江(郁江)枢纽路口,一直到北江(黔江)大桥的沿江一线修建的一条滨江大道。

如果规划和设计得当,将会串联起整座桂平老城的人文历史。比如南江一线入西街的码头,新修的沙岗大桥、接龙桥(仁寿桥)、大南门、南江车排、三角咀古城遗址、小北门、清风楼、北门码头、马鞍街沿线、北江车排、北江大桥等。这些每一处单独拿出来,可以讲的人文历史都是一匹布那么长!就看桂平文旅的魄力和决心了。

可是,看如今,在滨江路的建设上,看到的就是一个“拆”字,有关桂平的很多历史人文痕迹,都在“拆”中消失了,真是可惜!

滨江路的规划本可以成为桂平老城复兴的契机,但粗暴的“拆”字当头,却让历史的肌理一点点被抹去。那些青石板铺就的码头台阶,曾见证过多少商贾往来;那些斑驳的骑楼砖墙,又承载过多少市井烟火。如今推土机轰鸣而过,只留下一地碎瓦,连记忆都无处安放。

其实,老城的价值恰恰在于它的“旧”。西街的南洋风格拱廊与桂平传统民居交错,恰是历史贸易往来的活化石;北门码头的拴船石上深深勒痕,记录着黔江航运的黄金时代。这些细节若能用“绣花功夫”修复,完全能编织成一条文旅珍珠链——比如将废弃的南江车排改造成工业风咖啡馆,在清风楼遗址用全息投影重现明清风韵,让三角咀古城遗址成为露天历史剧场。

交通瓶颈也并非无解。与其强求拓宽老街,不如发展水上巴士系统,让郁江和黔江成为天然观光带。或者在三角咀修建过江大桥连通三岸。

简单来说,老城的生机往往藏在细节里。桂平需要的不是大拆大建,而是对历史足够的谦卑——留几处任由野草生长的断垣作城市记忆公园,保几条凹凸不平的石板路让岁月可触摸。当暮色降临时,西街霓虹灯一盏盏亮起,斑驳的墙面上演着江风号子,这才是能对抗时光的“软更新”。

可能这样的桂平老城,难以能看到!

全当怀念!

这里是广西,发现广西之美,感受广西之美!

我是威记,用温暖的文字,讲述广西人文!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