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山西运城李家大院:一座院的“善行史诗”,一场穿越百年的晋商仁德之旅

秋阳穿过“百善墙”的镂空砖雕,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光影。68岁的守院人李振华轻抚“怀德堂”门楣上的“善”字砖雕:“光绪三年

秋阳穿过“百善墙”的镂空砖雕,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光影。68岁的守院人李振华轻抚“怀德堂”门楣上的“善”字砖雕:“光绪三年大旱,李家开仓放粮十万斤,这字是用赈灾银子熔铸的。”他身后的院落群如棋盘铺展,歇山顶与哥特尖券混搭的“混搭洋楼”在银杏叶间若隐若现——这座被誉为“晋商慈善博物馆”的深宅大院,正以砖瓦为纸、以善行为墨,书写着“富而行仁”的儒商传奇。

作为“山西民居建筑孤例”,李家大院位于运城市万荣县阎景村,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占地100余亩,现存院落27座、房舍280间。其核心价值在于“以商养善”的超前理念:晋商巨贾李道行兄弟创立“李氏善堂”,施粥舍药、捐资助学、修筑水利,惠及晋陕豫三省百姓。

导语:李家大院,为何是“中国儒商的精神图腾”?

李家大院并非单一建筑,而是由福字院(李道行故居)、慎思院(账房与议事厅)、敬修堂(慈善机构旧址)、同福堂(家族宗祠)组成的建筑群。

“它的独特性在于‘中西合璧的善行载体’。”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贵祥指出,“哥特式拱券门楼与晋南四合院碰撞,砖雕‘二十四孝图’与西洋玻璃花窗共存——这种混搭背后,是晋商‘汇通天下’的视野与‘兼济苍生’的胸怀。”更珍贵的是,大院完整保存了善行档案:光绪版《李氏族谱》载有“每岁冬设粥厂,施棺木三百具”;民国账簿显示“民国十八年捐建学堂三所”。

第一幕:核心看点——从“百善墙”到“敬修堂”,触摸善行的“百年温度”

李家大院的震撼,在于它将“建筑美学”与“慈善实践”熔铸一体。记者梳理五大“必探场景”,带您沉浸式感受“儒商的仁德密码”:

亮点1:百善墙——“用砖瓦写就的《道德经》”

全院墙面镶嵌365块“善”字砖雕,每块篆体“善”字形态各异,取自《三字经》《千字文》典故:

“涌泉跃鲤”砖雕:刻东汉姜诗夫妇孝感天地故事;

“拾葚异器”砖雕:绘蔡顺拾桑葚分置两筐奉母情景;

“埋儿奉母”砖雕:再现郭巨埋子救母的争议抉择。

“这堵墙是李家的‘道德教科书’。”守院人李振华说,“孩童每日经过,潜移默化记住‘善有善报’。”

亮点2:敬修堂——“清代版‘红十字会’”

慈善机构旧址设“施药处”“义学馆”“恤嫠局”:

施药柜:原物陈列清代药柜12格,标签写“治霍乱散”“小儿惊风丸”;

恤嫠簿:记录寡妇姓名、子女数及每月救济银两数;

义学碑:刻“凡阎景村童生,束脩全免”条款。

“1900年义和团运动时,李家在此庇护传教士与教民。”万荣县志办主任王建军揭秘,“碑文记载‘不分教派,唯念疾苦’——这才是真正的‘大善’。”

亮点3:混搭洋楼——“晋商眼里的‘西洋镜’”

李道行留学英国后建的欧式小楼,融汇中西技艺:

彩色玻璃花窗:法国进口,拼贴“松鹤延年”图案;

铸铁旋转楼梯:螺旋上升如DNA双链,扶手刻葡萄藤纹;

地下室保险库:钢板门厚20厘米,曾存晋钞百万银元。

“这楼藏着晋商的商业密码。”古建修复师张涛说,“花窗玻璃朝南是为采光记账,旋转楼梯防贼绊倒——善行也需要智慧护航。”

亮点4:慎思院账房——“善款的‘透明化管理’”

账房悬挂“日清月结”木匾,现存清代账册记载:

光绪三年(1877年):赈灾支出“粟米八千石,银元三千”;

宣统元年(1909年):修桥费用“木料二百根,匠人工食银五百两”;

民国六年(1917年):捐建女校“购书经费纹银二百两”。

“每笔支出皆张榜公示。”李振华指着账册复印件,“李家规定‘善款挪用者,逐出族谱’——诚信是善行的基石。”

亮点5:同福堂祭祖——“善的基因传承”

宗祠内“善行族贤榜”刻有功名:

李敬修(创始人):获光绪帝“乐善好施”匾额;

李道升(第三代):民国时捐飞机抗日,蒋介石题“民族之光”;

李景汉(第五代):当代慈善家,创办“李家助学基金”。

“每年清明,子孙按辈分诵读《善行训》。”李振华说,“最新一条是‘助学非洲,捐建小学三所’。”第二幕:深度体验——从“当掌柜”到“抄善经”,解锁儒商的“仁德之道”

李家大院的魅力,在于让游客化身“晋商学徒”践行善行。景区设计三大沉浸项目:

体验1:“晋商账房先生”(付费,98元/人)

在慎思院学打算盘、誊账本、盖“李氏善堂”印章。“复式记账法比现代会计还严谨!”上海白领林小姐感叹,“一笔‘施药’支出要拆解为药材费、雇工费、运输费三项。”

体验2:“善行剧本杀”(付费,138元/人)

角色扮演“赈灾决策者”:面对“开仓放粮耗尽存银”或“留粮备荒恐饥民饿死”的两难选择,依据《李氏家训》投票表决。“我们组选了‘借贷放粮’,系统判定‘符合儒家义利观’——善行需要担当!”大学生赵磊说。

体验3:“砖雕拓印课”(免费,需预约)

在百善墙前拓印“善”字砖雕,用朱砂拓包捶打宣纸。“‘善’字最后一笔的顿挫,是李道行亲手设计的。”非遗传承人王老师指导,“他说‘善行如写字,收尾要有力’。”

第三幕:实用攻略——高效打卡与运城联动开放信息

时间:8:30-18:00(旺季4月-10月);9:00-17:00(淡季11月-3月);

门票:60元/人(含讲解器);学生、60岁以上老人半价;

导览:每日10:00/15:00提供免费讲解;扫码可听“百善墙密码”“混搭洋楼故事”音频。

交通指南

自驾:运城市区→运稷一级路→阎景村(约1小时,停车场收费10元/天);

公共交通:运城中心汽车站乘“运城-万荣”班车→阎景村站(40分钟,12元);

跟团:西安/太原出发“李家大院+解州关帝庙”一日游(含车费+门票,268元/人)。

游玩建议

黄金路线:游客中心→百善墙(寻“涌泉跃鲤”砖雕)→敬修堂(看恤嫠簿)→混搭洋楼(拍玻璃花窗)→慎思院账房(抄录善款账)→同福堂(读善行族贤榜)→返程;

必带物品:身份证(验票)、舒适平底鞋(院落多台阶)、笔记本(记录善行语录);

摄影秘籍:

百善墙:低角度仰拍砖雕纵深感;

混搭洋楼:用广角镜头囊括哥特尖券与中式屋檐;

银杏大道:深秋拍金黄落叶覆青石板的“黄金地毯”;

避坑提示:

勿触摸未加固的砖雕(部分有脱落风险);

慎购“古法善行饼”(现代食品厂代工);

联动玩法:

半日游:李家大院+万荣笑话博览园(中国笑文化发源地,15分钟车程);

一日游:李家大院+后土祠(中华祖祠,30分钟车程)+秋风楼(汉武帝《秋风辞》诞生地)。结语:李家大院,是院,是善,更是中国人的“仁德灯塔”

暮色中,记者坐在慎思院廊下,看银杏叶飘落如金蝶。守院人李振华点燃一盏仿古灯笼,昏黄光晕照亮墙上“善与人同”的匾额。“李家常说‘独富富一时,众富富百年’。”他轻声说,“现在年轻人在直播间讲善行故事,用VR复原光绪赈灾场景——老善心有了新传人。”

离院时,李振华赠记者一片“百善墙”砖雕拓片,拓片上“善”字的最后一笔力透纸背。这片拓片,是百年善行的契约,也是华夏文明“以义取利”的精神注脚。

这个秋天,不妨来李家大院吧!

摸一摸“涌泉跃鲤”的砖雕温度,

读一读恤嫠簿里的慈悲笔墨,

走一走混搭洋楼的旋转阶梯,

你会懂得:

真正的富贵,

不在金山银海,

在账房墨迹的严谨里,

在百善墙砖的方寸间,

在我们与先祖共享的、

对“善行”的永恒守望。

(文中图片由李家大院景区提供)

新闻背景延伸

李家大院所在的万荣县正推进“善文化活化工程”:

数字化善行馆:用全息投影重现“光绪赈灾”场景,游客可“穿越”参与施粥;

青少年善行银行:游客践行公益可获“善行积分”,兑换文创礼品;

跨国慈善展: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巡展李家“南洋助学”史料,推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