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是不是金庸巅峰之作,笔者也说不准,毕竟《笑傲江湖》和《鹿鼎记》在读者群体中的的呼声也是极高的,不过论用心程度,《天龙八部》应是其他作品难以相提并论的。
开篇的“释名”中,金庸就解释了他为此作起这么一个名字的原因:“天龙八部这八种神道精怪,各有奇特个性和神通,虽是人间之外的众生,却也有尘世的欢喜和悲苦。这部小说里没有神道精怪,只是借用这个佛经名词,以象征一些现世人物。”

(天龙三兄弟剧照)
因此你能在此作中看到“众生皆苦”,人人都是“求而不得”,当真是妙。
不过话说回来,一本武侠小说中,最让读者津津乐道的,始终还是书中角色之间的强弱关系,何况此作中同时存在三位主角。
所以段誉、虚竹联手,打得过他们那大哥萧峰吗?
一、开挂的二人
似乎在多数人看来,别说是段誉和虚竹联手了,就算是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也该是比萧峰强的。
毕竟这哥俩可是被读者戏称为“天龙二挂”,是的,他们的经历都如同开挂一般。
先看段誉,自打他在琅嬛福地得了神仙姐姐传授的《北冥神功》与《凌波微步》之后,他的内力修为就是旁人难以企及的了,那北冥神功让他的内力永无上限,而凌波微步也是每跑一圈,内力就精进一分,所以在以内力为尊的金庸武侠世界观里,他的未来是无可限量的。
那六脉神剑更是让萧峰也惊叹,比如少室山大战时,萧峰就说过这么一句:“阿朱那日所以甘愿代她父亲而死,实因怕我杀她父亲之后,大理段氏必定找我复仇,深恐我抵敌不住他们的六脉神剑。三弟初学乍练,剑法已如此神奇,我若和慕容复易地而处,确也难敌。”

(段誉、虚竹剧照)
这评价可以算是非常高了。
接着看虚竹,他虽然没有直接修炼北冥神功,却也被无崖子传授了一身北冥真气,也拥有被动吸走他人内力的能力。
所以他能够在冰窖中吸走天山童姥与李秋水的内力。
除此之外,他还有逍遥派的各种绝学,光是一招天山折梅手就能将天下武功化解其中,那生死符更是能够伤人于无形的,未来的武林至尊,一定是他。
不过萧峰没死之前,一切都难说。
二、萧峰的实战能力
从成长经历来看,似乎萧峰是远不如两位义弟的,毕竟他可没有逆天的内功修为,甚至别说是什么顶尖内功了,书中都压根没提到他修炼任何内功。
然而这才是最逆天的地方,因为即便不学内功,萧峰的内力也不知为何总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减反增。
比如他这番内心活动,不仅读者看着难以理解,甚至就连他自己也难以理解。
说是:“萧峰这么运劲一掷,居然入岩如此之深,自己也觉欣然,寻思:‘这几个月来备历忧劳,功夫倒没搁下,反而更长进了。半年之前,我只怕还没能插得如此深入。’”
这是什么道理?

(乔峰剧照)
而你若是细品萧峰的实战能力,那就更是让人觉得无解。
先看聚贤庄这段:“来赴英雄宴的豪杰,十之八九都亲手杀过人,就算自己没杀过人,这杀人放火之事,看也看得多了。此刻这般惊心动魄的恶斗,却实是生平从所未见。敌人只有一个,可是他如疯虎、如鬼魅,忽东忽西地乱砍乱杀、狂冲猛击。不少高手上前接战,都让他以更快、更猛、更狠、更精的招数杀了。”
所谓“随心所欲”大概就是如此,无论是什么兵器,到了萧峰手中都能信手拈来,中原群雄将他围住,却好似是被他一人“围攻”一般,谁是猎人,谁是猎物,中原群雄都分不清了,只觉得这家伙是一头疯虎。
而在书末的宋辽大战中,其实金庸还特意安排萧峰与两位义弟来了一场对决,当时的情况是他们在争抢辽帝,你看结果如何?

(萧峰剧照)
原著道:“二人擒住辽帝,心中大喜,突见萧峰飞身赶来,齐声叫道:‘大哥!’不料萧峰双掌疾发,呼呼两声,分袭二人。二人都大吃一惊,见掌力袭来,只得举掌挡架,砰砰两声,四掌相撞,掌风激荡,萧峰向前一冲,已乘势将耶律洪基拉了过去。”
照理说,但凡萧峰的内力不如两位义弟的话,都不免被他们的北冥之力吸走一身内力,可这里压根没提到段誉、虚竹有所收敛,却也没能吸走萧峰的内力,可见萧峰的内力犹在两位义弟之上。
所以凭什么?
或许丐帮奚长老就能给你答案。
三、奚长老一语解惑
画面再次回到聚贤庄大战之时。
此时那庄里可不仅仅只有想要取萧峰性命的人,同时也存在不少萧峰的旧友,奚长老就是其中之一。
若是换了张无忌、郭靖、石破天来,只怕也不免犯难。
而萧峰则没有这般顾虑。

(丐帮长老剧照)
你且看这段描述:“乔峰杀人之后,更加出手如狂,单刀飞舞,右手忽拳忽掌,左手钢刀横砍直劈,威势直不可当,但见白墙上点点滴滴的溅满了鲜血,大厅中倒下了不少尸骸,有的身首异处,有的膛破肢断。这时他已顾不得对丐帮旧人留情,更无余暇分辨对手面目,红了眼睛,逢人便杀。奚长老竟也死于他的刀下。”
是的,你看清了吗?似乎比起其他传统意义上的“武侠小说主角”而言,萧峰身上有种莫名的戾气,或者说,他是凶狠得不像主角。
如果说其他武侠小说主角多半是仁侠,那萧峰就是十足的狠人,他固然也是大侠,可一旦进入战斗状态,他就会变得格外凶狠。
所以段誉和虚竹若真要联手对付萧峰的话,只怕会惨死在萧峰掌下,只因这哥们一出手就没轻没重,他战无不胜,是合情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