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克·切尼的葬礼上,共和党前总统小布什、前副总统彭斯与民主党前总统拜登、前副总统哈里斯、戈尔等政要齐聚,唯独本党现任正副总统特朗普、万斯缺席——这两人根本没被邀请。

这场葬礼像一面特殊的棱镜,折射出美国政坛最复杂的面孔,而棱镜的核心,正是迪克·切尼这位充满争议却又无法忽视的政治人物。作为共和党元老,切尼的政治生涯几乎贯穿了半个世纪,他不是那种靠演讲魅力吸引选民的政客,而是深潜于权力核心、以战略判断力和执行力立足的“幕后操盘手”。

从福特政府的白宫幕僚长,到老布什时期主导海湾战争的国防部长,再到小布什任内权倾一时的副总统,他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副总统”——小布什政府时期的诸多关键决策,从反恐战争到税收政策,都离不开他的身影。

他信奉“美国例外论”,主张以强硬手段维护美国全球霸权,这种立场让他推动了伊拉克战争,也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政治人物之一。但不可否认的是,他身上刻着传统共和党的鲜明烙印:重视党内团结、尊重制度流程、在意识形态上坚守保守主义底线。这样一位见证并参与塑造美国当代政治的“老人”离去,本应是两党共同表达敬意的时刻。
现场的画面确实透着几分久违的温情。小布什握着切尼家人的手,红着眼眶回忆这位老搭档在“9·11”事件后“用理性搭建秩序”的执政风格。

83岁的拜登特意走到切尼遗孀琳恩身边,提及两人在参议院共事时的交集,称切尼“即便与你意见相左,也会坦荡说出理由,始终把国家放在首位”。

就连未到场的奥巴马,也通过发言人发布长文悼念,提到2009年金融危机时,切尼曾私下给他提过经济政策建议,“这种跨越党派的担当值得尊重”。

要知道,这些人曾在竞选场上唇枪舌剑——小布什与戈尔的“悬案”选举曾闹到最高法院,拜登与特朗普2020年的辩论更是充满人身攻击,但在生命的终点面前,他们都守住了政治的基本礼仪。
唯独特朗普的沉默,与这一切格格不入。自切尼11月3日去世以来,这位现任总统从未公开表态,其团队也未发布任何悼念声明。白宫降半旗的举动更像一种程式化的敷衍,与前总统们的真诚悼念形成鲜明对比。而这场缺席的根源,并非简单的“礼节疏忽”,而是一场延续数年的深刻决裂。
时间回到2021年1月6日,国会山骚乱事件成为切尼与特朗普矛盾的“熔断点”,也让切尼的政治风骨愈发清晰。对切尼而言,特朗普煽动支持者冲击国会的行为,不仅是对选举结果的质疑,更是对美国制度的公然践踏——这恰恰触碰了他坚守一生的政治底线。

那时他已经退出一线政坛,但还是通过发言人公开批评特朗普,说他“对民主危害极大,没资格拥有政治权力”。2024年总统选举时,这位在共和党待了半个世纪的老臣,做了件让整个政坛都吃惊的事:默许甚至支持女儿莉兹·切尼公开支持民主党候选人哈里斯。

莉兹那句“投票给哈里斯不是选择党派,是选择美国”的表态,背后正是切尼家族一脉相承的政治立场。切尼曾私下对友人说:“我一生都是共和党人,但我首先是美国人。特朗普正在毁掉这个国家的根基,对抗他是我的责任。”这种“宁毁党派,不毁原则”的决绝,正是切尼区别于当下许多投机政客的核心特质。
这种矛盾早已超越普通的政策分歧,本质是共和党内部两条路线的生死博弈——切尼代表的传统精英政治,与特朗普引领的民粹浪潮激烈碰撞。切尼用一生践行的精英路线,早已融入他的政治基因:从福特政府幕僚长到小布什时期副总统,他始终视共和党为“有限政府、强硬外交”的理念共同体,而非个人“私产”。

这与特朗普将个人权威置于政党之上、用“忠诚”作为入场券的逻辑根本对立,也是两人势同水火的根源。
特朗普对共和党的掌控已渗透肌理:2024年亚利桑那州参议员初选中,他仅因建制派候选人态度暧昧便公开批驳,直接导致其惨败;推动得州“特朗普蝾螈”操纵选区,瓦解建制派票仓。如今共和党议员多以特朗普表态为“风向标”,为保席位放弃独立思考。建制派或仅剩零星声音,共和党的精英传统恐将彻底让位于“特朗普式”民粹。

葬礼邀请名单最终成为理念之争的注脚——切尼家人明确将特朗普与万斯排除在外,以最直接的方式表明立场。而当一众民主党人出现在葬礼上且神情肃穆,人们忽然意识到,曾经“水火不容”的两党分歧,在如今的党派内部分裂面前,竟显得格外温和。
钟声散去,切尼的葬礼落下帷幕。但留下的问题很实在:同一党派的现任和前任领导人闹到彻底翻脸,连基本的政治礼节都要让位于理念之争,美国政坛那种大家能坐下来谈的“共识时代”,是不是真的过去了?这场特殊的葬礼,不只是送一位老政客走,更像是在告诉人们一个旧的政治时代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