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不理特朗普,却对这位美国贵客敞开大门,她是谁?特朗普被自家12州“逼宫”!
2025年5月,特朗普公开表达了“非常愿意访问中国”,但我国并未给予回应。
中国始终不拒绝与美方开展交流,但交流必须建立在平等与尊重的基础上。

特朗普近期在多个领域针对我国,尤其是高科技与贸易。
在芯片领域,美国加强了对中国的出口限制。
美国商务部规定,相关企业必须对出口到中国的AI芯片进行技术降级,并限制在全球范围使用中国的芯片产品。
特朗普政府还点名禁止他国企业采购华为昇腾芯片,强化对中国AI产业链的封锁。
2025年5月20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康京和。

康京和是美国亚洲协会现任会长,曾担任韩国外交部长。
韩国是允许双国籍的国家,康京和卸任后进入美国智库机构任职,并活跃在中美战略沟通领域。
亚洲协会是美国较具影响力的亚洲问题研究智库之一。
该协会曾多次组织中美对话活动,意在促进政策理解、推动缓和分歧。
康京和此次访华,是以亚洲协会会长身份前来,目的是推动中美恢复有效沟通。
王毅在会谈中指出,中方对美政策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
他明确表示,美方对中国芯片行业的压制行为,是赤裸裸的单边主义。

中方坚决反对打压中国正当发展权利的做法。
同时,王毅也强调,亚太地区应成为中美实现良性互动的优先试验区。
他希望亚洲协会继续发挥桥梁作用,增进美国社会对中国的理解,推动中美关系重回理性轨道。
康京和回应称,亚洲协会愿意为中美建立更多沟通平台,推动彼此基于事实开展深入理解与对话。
就在中方会见康京和前一天,商务部公布对美日部分进口化工材料征收反倾销税。
具体为原产于美国和日本的共聚聚甲醛产品,自5月19日起实施正式征税。

聚甲醛是一类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零部件等高端制造的材料。
这项措施是在中方对该类产品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反倾销调查基础上做出的最终裁定。
中方此举既是对美方芯片封锁的反制,也是对美日联合在技术领域打压行为的回应。
中方强调,经济合作必须建立在公平互利基础上,美方若试图以管制手段打压中国科技发展,只会受到对等反制。
2025年4月,由俄勒冈州牵头,美国12个州联合向联邦法院起诉特朗普政府。
起诉的核心内容是反对特朗普滥用“国家紧急状态”权限,以规避国会授权实施对华加征关税。
根据美国法律,贸易关税的调整权限应属于国会。
总统仅可在国家安全或紧急状态下介入此类事务。

而特朗普在过去三个月中已三次宣布“国家紧急状态”,以此为依据推进贸易政策。
这12个州的总检察长联合指控称,特朗普政府并未提供有效证据说明美国正面临“紧急状态”。
因此,其关税政策违反了联邦法中关于总统权力范围的界定。
虽然目前案件尚未审理完毕,但从舆论及各州政界表态来看,反对声音已呈系统化趋势。
美国国会中部分民主党议员也提出法案,希望收回总统在关税问题上的单边决定权。
他们认为,过度的总统贸易干预正伤害美国制造业与消费者利益。
根据近期公开数据显示,自2024年以来,美国因对华关税政策所引发的通胀压力不断上升。
多个行业反映零部件供应不稳定、生产成本提升,最终压向终端市场价格。

2025年5月,中国与东盟完成自贸区3.0版的全部谈判。
本轮谈判历时两年,涉及九轮正式会谈。
此次升级内容包括规则现代化、关税调整、原产地累积等方面。
东盟作为中国重要的区域伙伴,其对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意义日益显著。
东盟与中国的合作进一步深化,显示区域国家并未被美方“脱钩论”所左右。
通过加强与东盟的贸易关系,中国实际是在拓展与更多合作伙伴的产业联系,增强经济回旋余地。

面对特朗普式对华打压,中国选择了增强自身主动权的路径。
从技术反制、法理回应到区域联动,中方正在构建起一套相对稳健的应对策略。
特朗普还未启程,中国已用一连串组合拳表明态度。
对话不拒绝,合作有空间,但前提是放弃单边主义和胁迫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