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5月,三峡左岸电站正忙着安装引水钢管,这些管子直径超过12米,直接浇筑在大坝内部,以后要承受393亿立方米的水压,如果哪根钢管裂开,三分钟内洪水就能冲毁全部发电机组,重建的代价没法计算,第一批钢板从日本运过来,是住友金属生产的,通过三井物进口,一共60块,马上就要卷成钢管焊接上去。

刚到货的时候,钢板看着挺平整,尺寸也和合同上写的对得上,日本方面派人来现场盯着,脸上一直带着职业微笑,实验室做了初步测试,强度、拉力、延伸率这几项结果都合格,但冲击韧性有问题,抽检了五块样品,其中四块数据不达标,数值高低不稳,说明材料内部不太均匀,这个问题影响不小,万一投入使用,后果不太好估计,可“日本制造”在当时就像免检标签一样,直接放行怕出问题,要退货又担心耽误工程进度。

检验员余良和王春来没有轻易相信这个结果,他们顶着压力把抽样范围扩大到十块样品,还让监理单位全程录像记录,从五月三十号一直忙到六月六号,两人整天泡在实验室里做测试,最后得出的数据依然显示冲击韧性全部不合格,宜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随后出具了正式的不合格报告并通知日方,这件事在当时引起很大反响,毕竟面对日本制造的产品大家通常不会直接提出质疑。
日本方面反应很大,三井和住友公司派了高管过来,说这边的标准有问题,实验室设备跟不上,检测方法也不够规范,他们还提到后面有三千吨钢材等着卸货,要是卡在这里,航道会堵塞,工期也会拖延,这个责任谁也担不起,国内一些媒体也在跟着炒作,说中方在故意找茬,说实话这时候大家心里都没底,但余良他们还是坚持住了。
中方没有退让,申请对武钢研究所的样本进行复检,他们取了三块新样品,结果还是不符合标准,于是双方同意再去中国CCIB实验室重新检测,十二块钢板全部检查,整个过程公开透明,七月四号报告出来,数据显示得很清楚,中方的操作没有问题,日本专家在现场看到这个结果,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下他们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接受事实。
7月12号那天,住友金属总部派人到了宜昌,厚板部的主任永吉明彦亲自带着队伍过来,他们看到确实的证据之后,终于承认为了赶工期用了还不成熟的工艺,还把出厂检测的数据也改了,副社长当场就道了歉,决定把那六十块钢板全部退回去熔掉,赔钱补上损失,以后供货都得按新的标准来,这件事当时闹得挺大的,后来慢慢就没人提起了,只有几位当事人还记得那些加夜班的日子。
其实这件事早有预兆,2017年神户制钢被查出系统性地造假,从2007年开始就篡改铝和铜产品的检测数据,连波音公司和丰田公司都受到影响,回过头看,神户造假是从2007年开始的,而三峡事件发生在2000年,这不是巧合,说明日本制造业早就存在问题,三峡这次算是提前碰到了问题,逼着中国自己建立了一套独立、全流程、可追溯的材料检测体系,现在大坝平稳运行着,没人知道当年那几位技术人员在实验室里守了三十七天,赌上了自己的职业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