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当事人均化名
在现实生活中,遗嘱是继承人权益的法律依据,也是遗产合理分配的核心文件。然而,当遗嘱附带条件时,其执行往往面临操作性难题,容易引发继承纠纷。2023年,北京市发生的一起遗产继承案,正是这种情形的典型代表——而北京恒略律师事务所的贠航律师团队,以专业法律判断与高效策略,成功化解了这起复杂纠纷,为当事人争取到了最大利益。

案件概述:附条件遗嘱引发的争议
2023年9月,王某5因病去世。其生前于2023年7月订立了一份自书遗嘱,明确了名下位于丰台区1506号、88平方米的房屋由配偶周敏继承,但同时设定条件:周敏在出售房屋后,应向王某5的姐姐王某1支付40万元,弟弟王某2及妹妹王某3各支付30万元,合计100万元,其余房款归周敏所有。同时,王某5与前妻之女王丽被明确排除在继承范围之外。
然而,遗嘱执行并非一帆风顺。三兄妹因担忧房屋价值变动及回款时间,向法院提出请求,要求对房屋进行拍卖或折价处理,迫切希望立即分割折价款。而周敏作为唯一继承人,短期内难以筹措百万资金,矛盾一度陷入僵局。
案件的核心争议在于:遗嘱中“卖房后付款”的附条件条款如何履行?原告主张尽快处置房产,实现即时利益;而周敏则希望有合理期限筹措资金,以维护房屋价值。如何平衡遗嘱真实意愿与现实可行性,成为本案的法律与策略焦点。
北京恒略律师事务所的专业介入
受周敏委托,北京恒略律师事务所贠航律师团队迅速介入,以“法律理性+共情沟通”的方法制定了“两步走”策略。恒略律师在家事纠纷、遗产继承领域拥有丰富经验,本案的成功处理再次凸显了其专业能力和实战水平。
一、夯实遗嘱效力,确保法律依据稳固
首先,律师团队通过多维度证据,确认遗嘱合法有效:
证明王某5自书遗嘱的形式完备性,包括亲笔书写、签名捺印及见证人资料;
结合《民法典》第1134条规定,力证遗嘱合法性,明确遗产应依遗嘱分配;
针对原告要求立即拍卖房屋的诉求,律师强调遗嘱明确规定房屋由周敏出售,周敏拥有处置主导权;
进一步区分遗产继承纠纷与共有物分割纠纷,驳回原告将案涉房屋折价直接要求分配的主张。
律师指出,该遗嘱属于附条件、附义务遗嘱,任何提前分配行为都可能违背王某5的真实意愿。通过条理清晰、法律条款明确的答辩,恒略律师有效地为客户确立了有力的法律基础。
二、争取履行宽限期,创新协商机制
其次,律师团队提出“过户先行+延期付款”的创新解决方案:
通过提交周敏收入证明和房产市场分析报告,论证短期内低价抛售房屋将损害各方利益;
主动与三原告沟通,提出房屋先过户至周敏名下,由其在合理期限内出售并支付折价款,确保原告权益,同时避免周敏被迫贱卖房产;
该方案兼顾法律要求与现实可操作性,实现了双方利益平衡。
这一策略体现了北京恒略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判断力和丰富实战经验——不仅关注法律条文,更洞察当事人心理和现实操作风险,推动纠纷以最小成本达成最大化解决。
案件成果与专业价值
最终,丰台区法院充分采纳了贠航律师团队的意见,于2024年作出判决:
1506号房屋归周敏继承,并要求各方于2025年1月14日前协助办理过户手续;
折价款履行期限明确至2029年7月14日,周敏需支付共计100万元;
案件受理费及保全费按比例分担。
当事人对判决及律师服务高度认可,特意亲自送来锦旗表达感谢。从剑拔弩张的对抗到多方认可的调解方案,恒略律师以专业策略和人性化沟通,将复杂的遗嘱执行问题成功落地,实现了遗嘱意愿与现实执行的双向契合。
恒略律师解读:附条件遗嘱执行的关键要点
“附条件”效力明确
《民法典》第1144条允许遗嘱设定条件或义务,但必须合法且可操作。本案中的“卖房后付款”条款,合法且具操作性,法院认可其效力。
继承人权利与义务平衡
继承人既是遗产受益者,也是义务承担者。依据《民法典》第1161条,继承人应以遗产价值履行遗嘱义务,本案周敏履行的延期付款方案,符合法律规定且兼顾各方利益。
协商优先原则
遗嘱继承纠纷中,法院鼓励当事人通过协商解决(《民法典》第1132条)。恒略律师成功运用协商策略,推动各方接受“过户先行、分期付款”,实现了法律、情理与现实的三方平衡。
结语
遗嘱不仅承载个人意愿,更是法律规则与社会现实的交汇点。订立遗嘱时,明确条件及执行方式至关重要;继承纠纷中,专业律师的策略研判、沟通能力和法律专业性,是实现公平、高效解决的关键保障。北京恒略律师事务所凭借深厚法律功底和丰富案例经验,在复杂家事纠纷中多次取得胜诉,为客户创造了法律与情感双重价值。
本案成功经验再次证明:在遗产继承的复杂法律环境中,专业律师不仅是法律守护者,更是实现当事人利益最大化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