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解完成都中心城区之后,切入今天的的“主角”——青白江。作为成都最早的工业重镇和中心城区之一,青白江的“无地铁”现状堪称城市发展中的一大谜题。这座拥有蓉欧班列起点、西南工业心脏的区域,为何在成都地铁版图中长期“隐身”?

首先是人口与距离的双重制约
青白江区常住人口仅51.34万(2024年数据),远低于地铁建设要求的客流基准(拟建地铁线路初期客运强度应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7万人次,远期客流规模应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次以上)。

虽然区域面积达378.94平方公里,但距离市中心约40公里,远超三环内地铁密集区。一般而言地铁建设需优先满足主城区交通压力,进一步降低了青白江建设地铁紧迫性。

其次是产业特性与政策门槛
作为全国最大的铁路货运口岸,青白江的产业以工业、物流为主,蓝领工人占比高,通勤需求集中在内部厂区与宿舍之间,与主城区的“潮汐式”通勤模式差异显著。而国家规定地铁项目需纳入近期建设规划方可动工,目前规划的S1、S10、S12等市域铁路仍处于线网规划阶段,未获批复。相比之下,新都区高校较多(如西南石油大学、成都医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带来稳定客流,成功推动地铁3号线延伸,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是历史抉择的蝴蝶效应
24年前一次错过高校落户的决策,成为青白江地铁困局的历史伏笔。当时某大学拟建分校,因土地政策分歧转投新都,直接导致青白江错失人口增长引擎。该校现已成为地铁3号线北延线的重要站点,而青白江则因传统工业衰退(如川化、成钢关停),人口吸引力持续走低。

随着成都国际铁路港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青白江正争取将市域铁路S1线,3号线、27号线等延伸段纳入下一期地铁建设规划。

为了满足通勤需求,目前也已经开通多条公交线路K8(到地铁韦家碾公交站)、603(到地铁成都医学院站)、607(到地铁理工大学站)等公交接驳1、3、7号线,并推进宝成铁路公交化改造工程,试图以“轨道+快速路”组合破解交通困局。

那么,你觉得青白江的市域地铁线路什么时候能开工建设呢?
本文数据来源:成都市统计局、国家发改委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办法、青白江区政府公开回应等。
注: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