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讲述了一群英雄好汉因不同境遇聚义梁山的故事,这其中也藏着不少因自私自利而导致失败的人。
比如梁山早期的首领王伦,因怕别人夺走自己的地位,拒绝接纳林冲,晁盖等有能力的人,最后被林冲给火并了。
还有李固,为了霸占卢俊义的家产和妻子,不惜陷害卢俊义通敌,最后落得被剖腹挖心的下场。
自私不是聪明,短视也不是精明,越是盯着眼前的小利。
只顾着眼前利益,断送了更长远的路。

王伦本是梁山的首任寨主,却因心胸狭隘,生性多疑,把梁山变成了自己的小圈子。
林冲因被高俅陷害,走投无路来投奔梁山,王伦表面答应,心里却怕林冲的武艺超过自己,处处刁难。
不仅让林冲交投名状(杀一个人才能入伙),还故意只给林冲分配偏远的住处,不让他参与梁山的核心事务。
后来晁盖、吴用等七人因智取生辰纲,被官府追捕,也来投奔梁山。
王伦还是老样子,怕晁盖等人能力强,会威胁自己的地位。
他找借口说 “梁山粮少房窄,容不下各位好汉”,想把他们都赶走。
这下彻底惹怒了林冲,林冲当着众人的面,指责王伦嫉贤妒能,不配做寨主,一刀将他杀了。
王伦到死都没明白,他不是输在本事上,是输在自私上。
要是他能接纳林冲、晁盖等人,梁山只会越来越强,他的寨主之位也会更稳。
可他偏偏把能帮自己的人都推开,最后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
荀子曾说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但真正的智慧,是懂得克制自私的本性,学会为他人着想。
自私就像一道墙,会把真心待你的人都挡在外面,没了人心,再大的本事也没处施展,再宽的路也会走成窄巷。
只顾眼前小利,会错过长远的机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李固原本是卢俊义家的管家,卢俊义待他不薄,不仅给了他丰厚的工钱,还让他掌管家里的部分事务。
可李固却不满足,盯着卢俊义的家产和妻子贾氏,想把一切都占为己有。
后来卢俊义被吴用设计,写下反诗,被官府抓了起来。
李固不仅不救,反而趁机向官府告密,说卢俊义通敌谋反,还霸占了卢俊义的家产,娶了贾氏。
李固以为自己捡了大便宜,却没料到,卢俊义被梁山好汉救出后,第一件事就是回大名府找他算账。
最后李固被卢俊义抓住,不仅家产被夺回,自己也被剖腹挖心,下场极惨。
李固的悲剧,就在于他太看重眼前的小利,以为占了家产就是赢了。
他不懂的是,卢俊义的信任和自己的名声,才是比家产更珍贵的东西。
为了一时的贪心,丢了长远的立身之本,最后不仅没得到好处,还把自己的命也丢了。
古人常说 “贪小利者失大义,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眼前的小利就像芝麻,长远的机会才是西瓜,总盯着芝麻,容易把西瓜给弄丢,最后得不偿失。
自私的人终会被自己的短视反噬,你怎么对别人,别人就怎么对你高俅是《水浒传》里出了名的自私小人,他是靠踢蹴鞠得到宋徽宗的赏识。
当了太尉后,不仅不想着为朝廷做事,反而一心为自己谋利,还处处陷害忠良。
林冲本与他无冤无仇,就因为林冲的妻子被他干儿子高衙内看中,高俅就设计陷害林冲,把林冲逼上梁山。
还有杨志,本是杨家将的后代,有一身武艺,却因高俅的打压,只能流落江湖,卖刀为生。
高俅以为自己有权有势,就能为所欲为,却没料到,他的自私和狠毒,早已埋下祸根。
后来梁山好汉接受招安,奉命征讨方腊,虽然损失惨重,但也为朝廷立下大功。
可高俅却怕梁山好汉功高盖主,影响自己的地位,又设计害死了宋江、卢俊义等人。
最终,北宋因高俅等奸臣的腐败,国力衰败。
金兵南下时,宋徽宗,宋钦宗被掳走,北宋灭亡,高俅也在逃亡中病死,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要是高俅能少一点自私,多一点为国为民的心思,不陷害林冲、杨志这些忠良。
或许北宋不会那么快灭亡,他自己也不会落得凄惨的结局。
可他偏偏被短视蒙了眼,以为害了别人就能成全自己,最后却被自己的自私反噬。
你怎么对别人,别人就怎么对你,你怎么对待世界,世界就怎么对待你。
自私的人或许能得意一时,却永远走不长远,最后只会被自己的短视,拖进失败的深渊。
那些自私的人,比如王伦,李固,高俅,都成了书中的过客,留下警示。
而那些懂得分享、懂得为他人着想的好汉,哪怕最后结局各异,也留下了义薄云天的名声。
其实,真正的聪明,不是盯着眼前的小利,而是懂得为别人留路,也为自己留路。
真正的格局,不是想着怎么赢过别人,而是想着怎么和别人一起把路走宽。
别再为了一点小利丢了人心,别再为了一时的贪心丢了长远。
多一点包容,少一点自私,多一点远见,少一点短视。
你会发现,当你愿意为别人着想时,别人也会为你铺路。
当你愿意放下小利时,更大的机会也会向你走来。
毕竟,宽阔的路,从来都是留给懂得分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