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时间
2025年10月30日—2025年11月18日
展览地点
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北门空间/L空间
前言
黑格尔认为,哲学、宗教和艺术是人类精神文化领域的“绝对精神”。哲学是最高级别的理念;宗教是终极关怀的认同与归属;艺术除了引发情感和精神的共鸣,还能感悟真理。这三者既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而深刻的内在联系。艺术家的创作既可以传达某种哲学理念,表达终极追问;又能激发精神与情感的共情,发人深省;还可以获得思想启发,领悟真理,认识世界。井中月的艺术创作具有这样的特征。
井中月是我的研究生。他专注于西方艺术史研究,并从事当代艺术批评和展览策划。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的工作中,撰写了《一切历史都是观念史——作为一般文化史的艺术史学史》《风格学与图像学的争论——维也纳美术史学派的理论分野》《西方艺术“现代性”的两条路径——现代主义与前卫艺术》《现代主义本质——格林伯格式艺术叙事》《西方艺术史叙事中的“再现”转向——模仿、再现主义、仿像》《艺术之后的艺术——艺术终结论的产生与艺术史叙事的转向》等一系列学术论文。他在工作之余,专心从事艺术创作。
2024年8月,我在郑州彩虹盒子美术馆第一次看到他的个展,“当世界独有天地——井中月观念绘画巡展”(郑州、北京、西安)。2025年10月,我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再一次看到他另一个主题的个展,“非同一性的星丛——井中月未来艺术巡展”(惠州、北京、天津)。在上次巡展中,从《世界是意志的表象》《宇宙的本质》《从天而降》《在别的天体上》等作品,我感受到他的艺术与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相对应的理念。在这次巡展上,从《暗能量·引力场》《破碎虚空》《时空叠加》《恒星群与尘埃云》等作品,我看到他的创作受到阿多诺“非同一性”哲学和德勒兹“块茎学”理论的影响。
阿多诺的“非同一性”思想产生于1966年出版的《否定的辨证法》,德勒兹的“块茎学”理论形成于1976年与加塔利合著的《千高原》。二者共同揭示了“同一性”思维和“一元论”学说在哲学、艺术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局限性。他们指出,事物与概念、思维与存在、现象与本质之间,永远存在不可调和的差异与矛盾。以往的逻辑普遍性压抑了特殊性与个体性,模糊了理念世界与真实世界的关系。他们共同批判了传统“同一性”的思维模式和“一元论”的等级秩序。同样强调了差异性、动态性和异质性的本质特征,以此重新审视历史和认知世界,洞悉事物及其之间的真实本质。不同的是,前者通过“星丛模型”构建了“非同一性”的辩证关系,明确了主客体之间的动态互动和历史条件下的中介作用。后者更关注本体论层面的差异生成,以“块茎分析”描述流动性、开放性、关联性的网络结构。强化差异的自主性和主体的创造性,主张通过差异化认识和生成性思维来理解世界。
美国艺术史学家迈耶·夏皮罗在一次演讲中曾讲:“画家画什么和如何画,不自觉地取决于他的世界观”。这一观点强调了艺术家的哲学思考或世界观取向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显然,井中月的“星丛”系列作品是借助哈勃太空望远镜和韦伯空间望远镜延伸人类视域所建构的世界观。科学进步推动艺术发展,带来视觉观看经验的深刻变革。那些震撼的宇宙图像和深邃的超深空场是古典时代的艺术家不曾见到的宏观世界。井中月将宇宙中的天体、星云、星系与各种形态的物质、能量、意识等整合在“时空重叠”的图像空间中。通过表现既客观又主观,既理性又感性,既具象又抽象,既严谨又自由,既真切可感又充满想象的视觉图像,表达“非同一性”思维的当代意义。他以“时间无尽永前、空间无界永在、质量无限永有”的超验世界,传达对宇宙本质、世界本原和生命存在等永恒问题的终极思考。世界的表象是物质,意志为主导,本质是能量。实际上,这也是对叔本华“唯意志论”哲学主张“意志高于理性”,并且是宇宙的本质或本体的理念再现。
井中月的作品反常规的“陌生化”呈现,既源于他在绘画语言和媒介材料上的实验,又源于他在精神情境和思想观念上的探索。井中月的作品,不仅能感受到对“去中心化、批判一元论、解构总体性”的尝试;还能看到面对世界文明史,人类在自然界中的角色和位置。这就消除了人在性别、民族、国别等层面的身份属性。通过跨学科的视野和“去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表达对人类未来命运和艺术未来发展的终极沉思。对于这样一个庄严而重大议题的思考,井中月在作品中的“所指”明确,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能指”表达的可能?我想每个观众都会有自己的思考和答案……
郭雅希
美术批评家
天津美术学院原美术史论系主任、教授
2025年10月17日
撰写于天津
展览作品

《时空叠加》 星丛系列 亚克力综合 122cm×122cm
2025年

《星云2025-N6》 星丛系列 亚克力综合 120cm×120cm
2025年

《弥散的气体星云》 星丛系列 亚克力综合 122cm×122cm
2025年

《梦幻星云》 星丛系列 亚克力综合 122cm×122cm
2025年

《三颗恒星》 星丛系列 亚克力综合 122cm×122cm
2025年

《爆裂的冲击波》 星丛系列 亚克力综合 122cm×122cm
2025年

《暗能量·引力场》 星丛系列 亚克力综合 122cm×122cm×4
2025年

《非同一性的星丛》 星丛系列 木板综合 45cm×60cm×32
2020—2022年
展览现场



策展人简介

谭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者,独立艺评人。长期在展览策划、文化传承、创新教育等领域工作,发表艺术评论和艺术教育文章数百篇,策划和主持美术展览、公共艺术教育和文化传承工作坊近百场。
艺术家简介

井中月,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任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致力于现当代艺术的研究、策展、创作。艺术创作:要有光、星丛、无人区等系列,曾举办“当世界独有天地——井中月观念绘画巡展”(郑州、北京、西安);“非同一性的星丛——井中月未来艺术巡展”(惠州、北京、天津)。
展览信息
非同一性的星丛——井中月未来艺术巡展(天津)
CONSTELLATIVE OF NON-IDENTITY
——JING ZHONGYUE FUTURE ART ITINERANT EXHIBITION·TIAN JIN
学术顾问:郭雅希
Academic Advisor:Guo Yaxi
学术主持:常培杰
Academic Host:Chang Peijie
艺术总监:李旭飞
Art Directors:Li Xufei
项目策划:鞠高雅 于冰蓉
Project Planning:Ju Gaoya Yu Bingrong
策展人:谭 秦
Curator:Tan Qin
艺术家:井中月
Artist:Jing Zhongyue
策展助理:
马怡诺 柯舒红 付宇桐 张一平 张汇仪
Curatorial Assistants:Ma Yinuo Ke Shuhong Fu Yutong Zhang Yiping Zhang Huiyi
视觉设计:宫瑞鑫
Designer:Gong Ruixin
主办单位
Organizers
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 艺术与人文学院 党委学工部
学术支持
Academic Supports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交叉学科专业委员会
北京中外视觉艺术院
李可染画院数字与创新艺术研究院
协办机构
Co-Organizers
北京杏坛文化
一粮文化产业发展(广东)有限公司
北京举力艺术IP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