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曾思玉将军回忆录第24章:挥师山东战场纪实

有时候我常常在想,要是没有那场大雪,我们会不会在翻越绵山时就冻死在那里了?那些新参军的年轻同志,当时一个个都冻得直哆嗦,

有时候我常常在想,要是没有那场大雪,我们会不会在翻越绵山时就冻死在那里了?那些新参军的年轻同志,当时一个个都冻得直哆嗦,走几步就要停下来喘口气。我们这些老红军见状,只能硬着心肠催促他们:"不能停啊,停下来就真的走不动了!"你们能想象那种场景吗?一边是呼啸的北风,一边是不断有人摔倒又爬起来的队伍,所有人都在与严寒和疲惫作斗争...

1938年底,我们接到了一个重大任务:向山东挺进,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那时候,罗荣桓政委刚参加完六届六中全会回来,向我们传达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战略部署。说实话,当时我心里既兴奋又忐忑,毕竟这是要深入敌后啊!

出发前,我们得知其他部队的情况:彭明治和吴法宪率领的六八五团已经先一步抵达了山东鲁西和苏北微山湖以西地区,而陈士榘领导的独立支队则留在晋西,依托吕梁山继续开展山地游击战争。

12月中旬,我们一一五师直属队和第六八六团从晋西吕梁山地区出发了。谁能想到,刚走没多久就碰上了寒潮,气温骤降,大雪纷飞。我们冒着风雪,越过了日寇封锁的汾河和有铁甲车巡逻的同蒲铁路,进入太岳山西南。

26日一早,我们开始攀登绵山——就是那个春秋时期介子推和他母亲隐居的地方。越往上爬,雪越大,风也越猛。老红军们倒是习以为常,可那些新参军的同志,特别是那些知识青年,简直是在经历一场生死考验。他们头晕腿软,筋疲力尽,走不到一半就走不动了。

"同志们,想想红军爬雪山的英雄事迹啊!千万不能停下,否则会冻伤甚至冻死的!"我们排长以上干部都是红军,只能这样鼓励大家。

一整天的跋涉后,我们终于翻过了绵山。回首望去,银装素裹的山脉高耸入云,大家都露出了胜利的微笑。那一刻,什么疲惫都值了!

翻过绵山继续向东,我们来到了屯留县地区,正好赶上了1939年元旦。你们能想象吗?沿途各地都受到了热烈欢迎,特别是屯留县的党政军民,简直把我们当亲人一样。各种慰问品送了不少,军民联欢庆祝元旦,那场面,至今想起来还让人热血沸腾。

彭德怀副司令员还特意来看望我们。在营以上干部会上,他勉励我们要保持和发扬平型关、晋西吕梁山连战皆捷的战斗作风,发扬红军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他还特别强调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在群众中生根发芽"。

中午开饭前,我问杨勇团长:"彭总在这里吃午饭,怎样招待?"

"彭总一贯艰苦朴素,我们都非常熟悉,就做四个菜,用菜盆就行了......"

果然,彭总看到饭桌上的四个大菜盆,笑了,夸我们保持了红军的光荣传统,还边吃边说:"你们炊事员做的菜口味很好,来了客人四个菜就很好嘛!"

元旦后,我调到了三四四旅的六八九团任政治委员,团长是韩先楚同志。当六八六团继续向山东挺进时,我特意赶到驻地送行,祝他们一路顺利。

说实话,在我没来鲁西之前,那里的抗战形势非常复杂。不仅有野蛮的日寇,还有日伪军、顽军、地痞、会门等,老百姓称他们为"五鬼"。这些人互相勾结,鱼肉百姓,严重牵制了我党我军的抗战力量。

1939年3月初,一一五师直属队率第六八六团从晋西东进抵达鲁西。为了迅速打开抗战局面,杨勇同志指挥我们于3月4日夜突然向樊坝伪保安团刘玉胜部发起攻击。经过一夜激战,全歼守敌,还击退了郓城日军的增援。这一仗,全歼日伪军800余人,缴获了不少武器装备,首次给运西地区的日伪军以严重打击。

5月初,日寇调集8000余人,坦克、汽车100余辆,火炮100余门,分九路围攻泰西抗日根据地。我们师部及六八六团等3000余人被困在陆房周围。11日拂晓,日伪军在炮火掩护下全线进攻。我们占领有利地形,打退了敌人9次冲击。到了晚上,我们利用夜暗分路从敌人间隙中突围,最终成功突出重围。这一仗,我们虽然伤亡200余人,但毙伤日伪军1300余人,保存了骨干力量。

说到这里,你们知道梁山吗?就是《水浒传》里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聚义的地方。1939年8月2日夜,日军600余人从汶上城出动,向梁山一带进犯。我们决定歼灭这股敌人,在陈光代师长、罗荣桓政委的指挥下,师部特务营首先预伏于梁山附近。

战斗中,我们打得敌人晕头转向,最后他们退守到梁山西南的独山庄。深夜时分,我们对独山庄之敌发起总攻,经过激烈的巷战和肉搏战,最终全歼这股敌人。这一仗创造了与敌数量相当、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全歼日军一个大队的模范战例,第二天八路军总部就发来了嘉奖电,称这次战斗是"模范战例"。

9月初,罗瑞卿主任找我谈话,说山东急需大批干部,让我率领抗大晋东南分校400余名学员开赴山东。说实话,当时我心里有点打鼓,这些青年知识分子热情是高,但没经历过战场的考验啊。

我们组成"山东营",每人只携带3枚手榴弹,没有配发枪支。第一次越平汉铁路没成功,正好赶上太行部队攻打界河店伪据点,我就组织学员实地观战。看到战士们用山炮击中碉堡,端着刺刀猛攻,速战速决,学员们深受教育,纷纷表示要向战士们学习。

后来我们顺利到达鲁西,杨勇同志对我说:"我知道你带学生来心情非常高兴,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过去我们在六八六团工作配合得很好,我已向师部报告了,把你留在鲁西,咱们再在一起做搭档,把鲁西抗日根据地创建好,坚持抗战到底,直到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

他还详细介绍了鲁西的情况,说那里是大平原,村庄稠密,人口众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创建平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要地之一。尤其是这里有梁山,是当年宋江占山为王的地方...

说到这里,杨勇还提到了一件让人痛心的事:蒋介石在花园口决堤改道,导致黄河泛滥,豫、皖、苏三省44个县市受灾,1250万人受灾,89万人死亡,390多万人流离失所。这个决策虽然暂时迟滞了日军西犯的行动,却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我们到达鲁西后,先后在樊坝、陆房、梁山等地与日伪作战,取得了重大胜利。1939年12月,鲁西军区成立,杨勇同志任司令员,我任政治部主任。我们广大指战员同鲁西地方党政群团体和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共同奋斗,投入到创建冀鲁豫平原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历史可以重来,我们是否会有不同的选择?那些在战斗中牺牲的战友们,如果他们能活到今天,看到现在的中国,会有怎样的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