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车市场彻底陷入“电池军备竞赛”!前两年30、40kWh还是主流配置,如今智己LS6增程版揣上65.9kWh电池,小鹏G01增程版纯电续航直奔430公里,甚至有车型电池容量突破80kWh,快赶上特斯拉Model 3(图片|配置|询价)的电池大小[__LINK_ICON]。但这波“堆电池”热潮下,车主的抱怨却越来越多:“车重超3吨,馈电油耗比燃油车还高”“多花的钱够加两年油”,电池真的越大越好?

这场竞赛的起点,本是为了解决用户的“续航焦虑”。超过90%的增程车主习惯“能用电绝不碰油”,一线城市用户希望一次充电覆盖一周通勤。车企瞅准这点,纷纷把大电池当核心卖点,宣传语满是“跨省不用油”的诱惑[__LINK_ICON]。但实际使用中,80kWh大电池的理论续航到高速工况就打折扣,和纯电车700km续航仍有差距,所谓“告别加油”不过是营销话术。

大电池的代价,首先藏在购车账本里。电池容量每增加10kWh,成本就上升约6000元,80kWh大电池车型比50kWh版本贵近3万元。有车主算过一笔账:多花的2万元,按每年跑1万公里、油价8元/L算,够加2500L油,相当于纯油车跑3万公里——而增程车每年实际用油里程往往不到2000km[__LINK_ICON]。花大价钱买的“超长续航”,大多时候都在车底“躺平”。
重量带来的连锁反应更头疼。车重每增加100kg,电耗就上升5%-8%。某款增程SUV把电池从40kWh升级到56kWh后,车重增加142kg,市区馈电油耗从6.2L飙到7.8L,比同级别燃油车还费油[__LINK_ICON]。更夸张的是部分车型整备质量突破3吨,底盘承重接近极限,过减速带都让人揪心,车内空间也被电池挤占,导致紧凑型增程车几乎绝迹。

安全隐患也在悄然增加。大电池包几乎铺满底盘,防护面积变大,遭遇底部撞击时热失控风险激增——要知道纯电车70%的起火事故都源于底部撞击,这个风险在大电池增程车上同样存在[__LINK_ICON]。更要命的是“匹配失衡”问题:有车主反馈,某车型用40kW小功率增程器搭配大电池,高速电量跑光后加速超车费劲,发动机嗡嗡响还费油,甚至触发“跛行模式”[__LINK_ICON]。
其实增程车的核心优势从来不是“纯电续航”,而是“油电协同”的灵活性。理想L6卖得好就是例证,36.8kWh电池刚好满足日常通勤,增程器和电池匹配均衡,没盲目堆参数反而更受欢迎[__LINK_ICON]。技术博主拆解发现,中型SUV装350公里续航电池就够用了,毕竟增程车不用把电放空,发动机早早就启动发电,电池保持半饱状态更耐用。
北方车主的遭遇更戳破“大电池神话”。有岚图Free车主吐槽,40度电池冬天高速续航不到100公里,电量低于20%还强制保电,能用的里程更少。电池越大,冬天续航腰斩越明显,馈电时拖着沉重电池跑,油耗更是雪上加霜。

车企与其死磕80kWh数字,不如优化增程器效率,比如提升燃烧效率、靠AI算法调油电策略。等2026年固态电池量产,储电能力翻番还便宜,再加上超充网络完善,增程车才能真正找到位置[__LINK_ICON]。
选车建议其实很简单:有家充桩、市区通勤多,300公里续航就够;常跑长途,油箱大小比电池容量更重要。毕竟加油比充电快多了,没必要为用不上的续航花冤枉钱。你觉得增程车电池多大最合适?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