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从美国大豆到俄罗斯天然气:中国“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的采购策略正在见效

所观应有所思,所思应有所警,所警应有所醒!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将于11月3日至4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同中方举行中俄总理

所观应有所思,所思应有所警,所警应有所醒!

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将于11月3日至4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同中方举行中俄总理第三十次定期会晤。在其访华之际,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谢尔盖・卢贾宁表示,访华期间,中俄有可能探讨两国之间关于“采购折扣”的新模式。

那什么是“采购折扣”的新模式呢?

在此之前,我们先了解下关于中俄的“采购折扣”——“采购折扣”并非普通商业折扣,而是指俄乌冲突爆发后,由于西方制裁,俄罗斯被迫以低于国际市场的价格向中国、印度等友好国家出口能源的差价安排。

而“新模式”就是代表着,对于原本方式的改变。据外界猜测,此次重新谈判价格机制,可能涉及折扣是否继续与油价、运费或结算货币挂钩,是否从“动态折扣”转为“长期固定折扣”,是否扩大人民币或卢布结算比例以降低美元波动风险,以及是否将折扣机制扩展至粮食、矿产等其他大宗商品等内容。

根据市场上的基本原则,一般都是交易当中相对弱势的一方主动出击,寻求自己利益的扩大化。那么我们可以十分确定这一次俄方主动找我们谈,就是说明他们想涨价。

涨价的原因就是他们的经济不行了。毕竟俄乌冲突以来俄罗斯一直被西方世界所制裁,发展经济举步维艰。但他本身又是一个极度依赖能源贸易出口的国家。所以俄罗斯希望通过“新模式”谈判提高出口收入,原因在于其财政压力巨大,战争开支高企、能源价格回落导致财政收入锐减。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2025年俄罗斯预算赤字已达4.9万亿卢布,超全年目标129%,而油气税收占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欧洲市场流失导致俄气年亏万亿卢布,净债务高达5.5万亿卢布。此时中国市场已成为“救命绳”——2025年前九月对华管道天然气出口暴增27%,占俄天然气总出口的34%,东线管道已达满负荷380亿立方米/年。

而这次,轮到我们稳坐钓鱼台了。

这些年中国的市场策略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从单一采购向多元采购进行转变。这不单单是对于俄罗斯的能源采购方面,我们通过多元渠道进行了能源的供应采购,并且还发展自己的新能源技术。使得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程度显著下降。同样的还体现在我们农业进口方面。

非常明显的就是采购美国大豆,曾几何时我们是美国最大的大豆买家,但是随着中美贸易摩擦,我们将目光转向了巴西、阿根廷,这两个国家成为了完美的大豆替代。甚至从今年开始我们大半年时间都没有到美国买过大豆。并且这反而成为了我们在贸易谈判中的一张好牌。

回到和俄罗斯采购能源的话题,曾几何时我们和他们做能源交易,作为买方,我们反而处于劣势。这主要是我国能源缺口大,海运路线长、进口相对单一所导致的,如今最困难的时机已经过去。

所以这次我们有很足的底气,而且可以谈的筹码也是很多的。在谈判中我们必然会坚持按市场规律办事,不会轻易接受俄方的涨价要求。虽然我们需要俄罗斯的能源安全,但也不会为了满足俄方需求而牺牲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