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微短剧顶流大洗牌? 姚冠宇凭借《撕夜》替换柯淳、李柯以登顶热榜

当柯淳的粉丝还在为“霸总第88次壁咚”刷屏时,姚冠宇的《撕夜》用一场“实验室囚禁戏”直接改写了短剧行业的顶流规则。针管抵

当柯淳的粉丝还在为“霸总第88次壁咚”刷屏时,姚冠宇的《撕夜》用一场“实验室囚禁戏”直接改写了短剧行业的顶流规则。针管抵颈的疯批美学、每秒10秒的高能冲突,让这部成本不足千万的短剧上线7天狂揽4.2亿播放量,连带姚冠宇的抖音粉丝从300万飙升至1200万。而另一边,00后演员李柯以凭借《十八岁太奶奶驾到》中“踹儿子下楼梯”的魔幻设定,以38%的充值转化率空降行业榜首——这场从霸总套路到反骨人设的降维打击,正在用数据证明:短剧行业的权力更迭,早已不是演技的较量,而是一场算法、人设与情绪价值的精密计算。

柯淳的衰落像一场早有预兆的雪崩。连续6部剧重复“英雄救美+摔手机”模板后,观众在弹幕里刷屏“建议AI换脸省片酬”。而姚冠宇团队却用爬虫抓取到一个关键数据:抖音“强制爱”相关BGM周使用量暴涨300%。于是《撕夜》中“雨夜囚禁”“针管逼问”等名场面被刻意设计为每10秒一个爆点,某MCN总监透露:“这类内容精准戳中25-35岁女性的‘禁忌快感’,完播率是甜宠剧的2倍。”

李柯以的破圈则更反套路。让00后演百岁太奶奶已是颠覆,剧组还加入“叼棒棒糖训孙子”“用老年机点外卖”等荒诞桥段。导演在幕后采访中直言:“传统家庭剧的‘慈祥长辈’模板已失效,Z世代要的是‘物理年龄与灵魂年龄的极致反差’。”数据显示,该剧65%的观众年龄在25岁以下,小红书“太奶奶仿妆”话题下,5万篇笔记证明:人设颠覆带来的社交货币,远比剧情本身更具传播力。

深扒姚冠宇和李柯以的爆火路径,会发现这是一场精准的“算法围猎”。姚冠宇团队在剧本阶段就植入抖音热梗——女主逃跑时必配《悬溺》BGM,囚禁戏必用蓝调打光,因为数据证明这类画面二创率最高。而李柯以团队更狠:用AI分析10万条用户评论后,将“太奶奶”人设迭代7版,最终锁定“毒舌+少女心”组合,使付费用户占比从15%飙升至45%。

反观柯淳团队的溃败,暴露了传统流量玩法的致命缺陷。某短剧平台运营透露:“他们砸钱买播放量,但完播率仅12%,算法直接判定内容低质。”当行业顶流更迭周期缩短至18天,旧时代的“刷量保排名”策略,在算法眼里不过是无效数据。

爆火后的姚冠宇和李柯以,正面临顶流悖论。淘宝“撕夜同款金丝眼镜”月销10万+,李柯以的“太奶奶穿搭”被制成模板供剧组复刻,但观众已在豆瓣发起质疑:“姚冠宇下一部剧是不是继续演疯批?李柯以会不会困在‘百岁少女’人设里?”这种焦虑背后,是行业“流水线造星”的残酷逻辑。

某资深制片人透露,现在新人签约先测“赛道适配度”:哭戏好的丢虐恋组,喜剧强的塞家庭剧,“像工厂分拣零件”。资本追逐的是“最短变现路径”,而非演员成长——柯淳过气后,同公司立刻推出“2.0版霸总”接盘。网友的吐槽一针见血:“短剧顶流不是人,是算法根据关键词生成的NPC。”

当姚冠宇在采访中说“想尝试更多角色”时,李柯以的新剧《三岁太后垂帘听政》已开机——更荒诞的人设正在路上。附页的数据触目惊心:《撕夜》单日充值破2000万,《太奶奶》周边销售额超5000万,而柯淳新剧首播仅80万播放量。这场游戏没有常胜将军,只有不断被算法淘汰的“过期顶流”。或许正如某平台高管所说:“下一个爆款人设,可能正藏在某条15秒视频的评论区里——毕竟观众自己都不知道,下一秒会为什么‘发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