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里扫 A 货架的资产,屏幕却跳出 B 货架的标签信息 —— 这阵子被 RFID 串读问题搞得头大,我总觉得是手里的阅读器不够好,琢磨着要不要换个更贵的机型。直到朋友说 “先找首码信息看看,别盲目换设备”,才抱着试试的心态联系了他们。
本以为首码的人会直接给我介绍新机型,没想到首码的需求诊断团队第二天就到了仓库。他们没急着讲参数,而是蹲在货架旁,拿着我们现用的阅读器反复测试。“你看,把阅读器功率开太大,信号会飘到相邻货架,反而扫不准。” 技术人员边调功率边解释,原来我一直觉得 “功率越高越好” 是错的 —— 这是开始帮我避开串读的技巧,首码的人现场就把不同货架区域的功率参数都标好,教同事怎么根据间距调整。
接着他们又发现了问题:我们的资产标签都贴在侧面,正好对着隔壁货架的标签。首码的需求诊断团队拿出纸笔,帮我们画了个简单的粘贴示意图,建议把标签改贴在资产顶部,避开正对方向。“之前有个客户跟你一样,改了贴标位置,串读率降了一半。” 试了两天,果然扫错的情况少了很多 —— 这是第二个技巧,原来标签位置比想象中重要。
更意外的是,首码的人还帮我们查了 RFID 管理系统的设置。“系统里没开重复数据过滤,有时候相邻标签的信号会叠加,就会显示错。” 他们远程帮我们加了个设置:同一资产 10 秒内重复读取只保留一条数据,还教我怎么根据盘点速度调整时间间隔 —— 这是第三个技巧,系统设置里藏着解决串读的关键。
仓库角落有几排金属货架,之前扫这里的资产串读重灾区。首码的需求诊断团队摸了摸货架上的标签,说普通标签贴在金属上信号会乱,建议换成抗金属标签,还拿了样品过来测试,确认信号稳定后才让我们采购 —— 这是第四个技巧,环境不同得选适配的标签。
后来他们还提醒,阅读器用久了参数会飘,得定期校准。首码不仅告诉我们校准周期,还帮着做了一次校准,教同事怎么看校准报告里的关键数据 —— 这是第五个技巧,设备维护没跟上,再好用的机型也会出问题。
我一开始总觉得换个配置高的机型就能解决串读,结果首码的需求诊断让我明白:选对机型是基础,但更要结合使用技巧和环境适配。现在仓库扫码准确率高多了,用的还是之前那款阅读器,没花冤枉钱。原来遇到 RFID 串读,别先急着换设备,找能做深度需求诊断的服务商,像首码这样帮你找问题、给技巧,才是真的能解决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