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给公司资产做盘点,行政部的小王用二维码扫了 3 天还没理清,而隔壁部门用 RFID 的小张,半天就完成了全公司资产核对。这两种常见的盘点方式,看似都是 “扫码”,实际效率和体验却天差地别,今天就来扒扒它们的核心差异。

先说说大家熟悉的二维码盘点。最直观的问题是 “看得见才能扫”。给笔记本贴的二维码藏在机身底部,盘点时得把电脑搬起来对准;货架顶层的打印机,得搬梯子爬上去扫;贴在金属柜上的二维码,反光时扫十次能成功三次就不错。小王上次盘点,光为了扫到贴在设备背面的二维码,就搬了 20 多台机器,下班胳膊都抬不起来。而且二维码特别 “娇贵”,沾了灰、蹭掉角就扫不出来,半年就得补一次标签,补完还得重新核对信息,费时又费力。
更头疼的是效率低。二维码一次只能扫一个,公司 300 件 IT 资产,小王抱着扫描枪从 1 楼跑到 10 楼,蹲点扫码花了整整 3 天,中间还漏扫了 5 个无线鼠标 —— 后来才发现是藏在抽屉里没看到。要是遇到员工请假工位锁门,还得改天再跑一趟,盘点周期拖得又长又碎。
再看 RFID 盘点,简直是 “降维打击”。它不用对准扫,拿个手持机在资产旁走一圈,3 米内的设备信息全进系统,一次能扫 200 个标签。小张管着 500 件 IT 资产,推着设备车在楼层里走一圈,1 小时就盘完了,连藏在文件柜里的 U 盘都没漏过。而且 RFID 标签特别耐造,贴在机房服务器上的抗金属标签,天天沾油污、遭震动,用了 3 年还能正常识别;会议室的投影仪标签被咖啡泼了,擦干后照样能用,根本不用频繁补标签。
防丢能力更是二维码比不了的。小张他们在办公室出入口装了 RFID 通道门,没走审批流程的 IT 设备带出去,门就会自动报警。去年有个员工误拿公司笔记本,刚到门口就被拦下,避免了资产流失。而用二维码的话,设备被带出公司都没法察觉,等盘点时发现丢了,早不知道在哪了。
全流程追踪也差很多。RFID 系统能记着资产从入库到报废的所有轨迹:谁领走的、在哪用、修过几次,点开就能看。小张要找一台旧打印机,在系统里输型号,直接跳出 “行政部 3 楼会议室”,上门就找着了。而用二维码,得翻半年的纸质登记本,还常出现 “登记了找不到” 的情况。
有人觉得 RFID 贵,但算笔账就知道值。一套基础 RFID 系统几万块,小张他们 500 件资产改造花了 5 万,去年光少丢设备、少重复采购就省了 12 万,4 个月就回本了。而用二维码,每年补标签、找丢失设备的成本,其实一点也不少。
说到底,选二维码还是 RFID,不是选 “便宜” 还是 “贵”,而是选 “麻烦” 还是 “省心”。要是资产少、不常动,二维码勉强能用;但想把企业资产管得井井有条,少花时间找设备、少担丢失风险,RFID 才是真能帮上忙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