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家用SUV,就看这款!3天深度体验零跑C11,到底值不值得买?

陪朋友逛了三次 4S 店,他每次都皱着眉说 “15 万的 SUV,要么空间够了配置寒酸,要么配置像样了后排挤,想找台能兼

陪朋友逛了三次 4S 店,他每次都皱着眉说 “15 万的 SUV,要么空间够了配置寒酸,要么配置像样了后排挤,想找台能兼顾家用和长途的,比找个不加班的周末还难”。巧的是,我刚试驾完 26 款零跑 C11—— 这款四年卖了 25 万台的车,不仅焕新了近 50% 核心部件,还打破了 “高配才给好东西” 的惯例,不少越级功能全系统一给。但它真能接住家用用户的期待吗?我用三天时间,从早高峰的拥堵路段到郊外的露营地,把它放进最真实的使用场景里,看看它到底行不行。

拿到 26 款零跑 C11 增程版的第一天,我就赶上了早高峰的城市拥堵路段。CLTC 纯电续航 300km 的表现很贴合日常 —— 每天通勤 50km,一周充一次电完全够用,不用像纯电车那样总惦记找充电桩,更不用在加油站排队。周末去郊外露营,来回 200 多公里路程,返程后仍剩 30% 电量,对没有家用充电桩的用户来说,这种续航表现能少不少焦虑。

快充速度倒是亮眼,实测 30%-80% SOC 仅需 18 分钟,和朋友喝杯咖啡的功夫就能补满,充电功率可达 150kW,比宋 PLUS DM-i 这类同级混动车型快不少,但电池温度低于 10℃时,快充功率会自动降低以保护电池,得等几分钟预热,这点在冬天需要留意。

驾控感受超出我的预期。前双叉臂 + 后五连杆的悬架组合,过减速带时车身跳动很小,后排坐老人孩子也不会觉得颠;新增的 FSD 可变阻尼减振器很管用,走连续起伏的乡间小路时,车身不会有多余晃动,家人不容易晕车。但它毕竟是家用 SUV,高速过弯时侧倾会比运动型车明显些,喜欢激烈驾驶的用户可能会觉得不够 “爽”;转向虚位也有点大,高速行驶时需要频繁修正方向,要是能加个 “舒适 / 运动” 转向模式切换就好了。

辅助驾驶方面,激光雷达的加入很实用。在城郊结合部的复杂路段,系统能提前识别横穿马路的行人并预警,反应速度比较快;高速上的车道保持也很稳定,即使路面有轻微起伏,方向盘修正也很平顺。停车场记忆泊车对新手友好,学习一次路线就能自动从地库入口开到车位,但标线模糊或光线暗的停车场,功能可能会失效,得手动操作,这点还需要优化。

作为中型 SUV,零跑 C11 的长宽高是 4780/1905/1658mm,轴距 2930mm,数据在同级里属于中上游水平。我身高 183cm,把前排驾驶位调整到舒适坐姿(座椅靠背角度 105° 左右,高度调至中间位置),后排腿部还有两拳多的距离,长途坐下来也不累,中途也不用调整姿势。

但有个细节得说清楚:后排地板有 5cm 左右的凸起,虽然比很多车型的 “大鼓包” 好,但中间坐成年人的话,长时间下来还是会觉得不舒服。如果经常需要满载,建议让小孩或老人坐中间,成年人坐两侧会更自在,这点对多孩家庭尤其重要。

座椅是这次改款的重点,主驾的 8 点 SPA 按摩功能很实用,有 3 种模式和 3 档力度可调,跑高速时开着腰部按摩,到达目的地后腰部酸痛感明显减轻。

不过后排座椅的柔软度比前排稍硬,连续坐 2 小时以上会觉得腰酸;副驾座椅的调节按钮位置比较隐蔽,第一次使用时得花点时间寻找,这些小缺点虽然不影响整体体验,但确实需要适应。

储物空间的设计很贴合家用需求,后备箱常规容积 410L,放倒后排座椅后能扩展到 974L,周末帮朋友搬家时,轻松装下了三个 28 寸行李箱和几个纸箱,空间利用率不错。后备箱底部还有隐藏式储物格,可以放些应急工具或隐私物品,比如孩子的备用衣物、露营装备的小零件。中控台下的隐藏式储物格刚好能放下无线耳机和车钥匙,前排杯架带有限位器,放不同尺寸的杯子都不会晃动。

但后排的储物空间相对较少,只有门板上的储物槽和中央扶手箱,有孩子的家庭可能需要额外准备储物袋来放玩具、零食,不然后排容易乱糟糟的。

坐进驾驶舱,最先吸引注意力的是 17.3 英寸的中控屏,6mm 的超窄边框让屏占比显得特别突出,同行的 95 后实习生拿自己的 iPad 比了比:“这屏幕比我家 Pad 还大,看导航的时候不用眯着眼睛,分屏显示导航和音乐也不拥挤,比我爸那台老车的小屏幕好用多了。” 实际使用中,大尺寸屏幕确实能减少操作步骤,长途驾驶时不用频繁切换界面,降低分心风险,对新手司机很友好。

但夏天暴晒后,屏幕会轻微发烫,触控响应会慢半拍,建议停车时尽量找阴凉处,或者提前远程开启空调降温,等车内温度降下来再操作,不然急着导航时容易误触。

中控台设计做了减法,取消了副驾娱乐屏和传统的圆角矩形空调出风口,换成了隐藏式出风口,整个台面看起来更整洁。马鞍区位置抬高后,下方腾出了 16.3L 的镂空储物空间,刚好能放下我的 13 寸笔记本电脑和一个手提包,对需要在车内临时处理工作的用户来说很实用,不用像有些车型那样把电脑放副驾,影响乘客乘坐。顶部嵌入的柔光灯也很贴心,晚上取物时不用再摸黑找东西,这种小细节虽然不起眼,但能明显提升日常使用的便利性。

50W 无线充电板覆盖了天鹅绒材质,手机放上去不会像塑料面板那样产生异响,而且防滑效果不错,即使车辆颠簸也不会移位。但充电板的位置稍微有点靠后,拿取手机时需要稍微侧身,习惯把手机放在随手可及位置的用户可能需要适应一下。另外,无线充电时手机会有轻微发热,夏天使用时最好不要套太厚的手机壳,以免影响充电效率,着急出门时会耽误事。

晚上行车时,256 色瀑布流光氛围灯能随音乐律动,光线柔和不刺眼,不会像某些车型那样颜色过于鲜艳导致视觉疲劳;1.49㎡的全景星空顶是个加分项,周末露营时打开遮阳帘,躺在座椅上看星星特别惬意,而且玻璃的紫外线隔绝率达到 99.59%,即使正午阳光强烈,也不会觉得晒。不过全景天窗后期需要注意保养,胶条老化可能会导致漏水,建议每年检查一次排水孔,不然下雨时漏水会很麻烦。

安全方面,打开发动机盖就能看到高强度铠甲车身的结构,81.9% 的高强度钢占比与 23.37% 的热成型高强钢使用,在同级别车型中属于较高水平。同行的汽修师傅 —— 有 15 年汽车维修经验的老技工,敲了敲车门说:“这厚度,关门声音都不一样,能明显感觉到用料扎实,这种车身结构在碰撞时能更好地保护车内人员,比有些只靠‘吸能盒’凑安全数据的车型实在,家用车就得在这些看不见的地方下功夫。”

CTC2.0 Plus 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不仅优化了空间,还提升了车身刚性,扭转刚度提升 15.5%。实际体验中,快速过弯时车身整体性很好,没有松散感,这对操控性和安全性都有帮助。但电池底盘一体化设计也有缺点,如果电池出现故障,维修成本会比传统非一体化设计高一些,建议用户购车时买足保险,减少后期顾虑。

三电安全方面,电池包的防火毯与防爆阀设计让人放心,了解到其能达到热失控后 48 小时不起火、不爆炸的标准。AI BMS 智能电池管理系统会实时监控电池状态,有一次我忘记关空调导致电量过低,系统提前预警并启动了节电模式,避免了半路抛锚的尴尬。不过系统预警的提示音比较小,如果车内音乐声音较大,可能会听不到,这点需要留意仪表盘,避免错过重要提醒。

100-0km/h 刹车距离 35.7 米的成绩在同级别中属于优秀水平,实际体验中刹车脚感线性,即使急刹车也不会有突兀的点头现象,不会让后排乘客感到不适。四活塞前定钳的配置,让连续下坡时的制动效果更稳定,跑山路很靠谱。但刹车盘沾水后,初段刹车会有点虚,雨天驾驶时需要提前踩刹车适应,避免因刹车延迟导致危险。

坐进驾驶座启动车辆,60 英寸 AR-HUD 立即吸引了注意力,时速、导航等信息直接投射到前挡风玻璃上,呈现出 “悬浮” 在路面的视觉效果。尤其实用的是 AR 导航模式,在复杂路口会显示箭头引导,即使不熟悉的路段也不容易走错。

但 AR-HUD 也有局限性,在暴雨或大雾天气下,投影效果会受到影响,虽然系统会自动调节亮度,但还是不如晴天清晰,这时候就得靠仪表盘补充查看信息,不能完全依赖 HUD。另外,HUD 的高度和亮度调节需要通过中控屏操作,不能直接通过方向盘快捷键调节,便利性上还有提升空间,希望后续能通过 OTA 优化。

高通骁龙 SA8295P 芯片的加持,让车机系统的流畅度有了保障。连续操作导航、音乐、空调等功能,屏幕没有出现卡顿,切换应用的响应速度也比较快。语音助手的表现也值得肯定,说出 “打开主驾按摩”“调低空调温度”“播放周杰伦的歌” 等指令时,识别准确,而且支持连续对话,不需要每次都唤醒,开车时用起来很方便,不用分心手动操作。

双 AI 语音大模型的表现超出预期,一次测试中,我说 “有点冷但脚别太凉”,系统能准确理解需求,调高空调温度的同时降低脚部出风量,这种语境理解能力已经接近手机智能助手的水平。不过语音助手在识别方言时还有提升空间,比如用四川话或广东话下达指令时,偶尔会出现识别错误的情况,对不擅长说普通话的老人来说,可能需要适应,这点要是能优化就更贴心了。

车机系统升级至 Leapmotor OS 4.0 Plus,支持 3D 灵动桌面与智慧分屏功能,同时兼容 HiCar、Carlink 手机互联,方便快速调用手机应用。实际测试中,华为手机连接 HiCar 后,导航、音乐能实现无缝切换,延迟很低;但苹果手机连接 Carlink 时,偶尔会出现蓝牙断开的情况,需要重新连接,希望后续能通过 OTA 升级优化,毕竟现在用苹果手机的用户也不少。

零跑智投功能让 Switch 投屏变得简单,周末带孩子出行时,后排秒变游戏厅,能有效缓解孩子长途乘车的烦躁情绪,不用再担心孩子哭闹影响驾驶。不过投屏时需要占用车机的 USB 接口,而且屏幕分辨率会根据游戏画面自动调整,部分高清游戏会有轻微的画质压缩,对追求极致画质的用户来说,可能会有些在意,但对孩子来说完全够用了。

三天体验下来,26 款零跑 C11 给我踏实的答案 —— 它不堆华而不实的参数,而是把钱花在用户真正需要的地方:够长的纯电续航减少日常焦虑,够大的空间满足家庭出行,够实用的智能功能降低使用门槛,够扎实的安全用料让人放心。

当然,它也有缺点:后排中间凸起、冬季门把手可能冻住、车机方言识别一般,但这些都不是 “致命伤”,在 14.98-16.58 万的售价区间里,这样的表现已经足够亮眼。

如果你和我朋友一样,预算 15 万左右,想要一台 “不缩水、够实用、用着省心” 的家用 SUV,零跑 C11 值得去 4S 店试驾 —— 毕竟,家用车的核心不是 “比谁更炫”,而是 “比谁更懂你”。至于它能不能成为你的 “家庭伙伴”,或许只有坐进驾驶座,跑一次你常走的通勤路,才能真正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