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不加钱就停工?别让家装变“明抢”

“当初说好‘全包到家电’,结果电表移位要加800元,窗台补缝要加几百元,连定制衣柜的五金件和背板加厚都要额外收费。合同中

“当初说好‘全包到家电’,结果电表移位要加800元,窗台补缝要加几百元,连定制衣柜的五金件和背板加厚都要额外收费。合同中没有明确包含的项目,全部要加钱,不加钱就停工,这跟明抢有什么区别?”消费者吴女士装修总花费达28.6万元,这个数字比她此前和装修公司签订全包装修合同时约定的,足足多出9万元。

家装是实现美好生活的方式之一。然而,家装市场乱象却频频出现,此前已被曝出以次充好、偷工减料、货不对板等问题,上述报道显示,“零增项”陷阱、合同藏猫腻、质量堪忧、售后缺位等乱象频发,成为消费者投诉“重灾区”。其中,装修公司宣称“零增项”,在装修过程中乱加钱,侵害了不少消费者合法权益,这种乱象要引起有关各方重视。

由于家装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普通消费者既不了解材料情况,也不了解施工工艺,只能信任专业装修公司。而不少装修公司为打消消费者“预算超标”“中途加价”等顾虑,在广告宣传中重点突出“整装全包”“零增项保障”等内容,这无疑让人心动。然而,签订合同交钱后,装修公司冒出多种额外加钱项目,超出合同总额,而且不加钱就停工。

也就是说,“零增项”是诱饵,“不加钱就停工”是威逼手段。由于中途停工出现半拉子工程,影响入住,消费者不得不按要求加钱。这种拿捏式、威胁式、强迫式的做法,的确和明抢没有区别。这说明部分装修公司很狡猾,既诱导消费者上钩,又在合同中“挖坑”——故意将部分收费项目不写入合同,作为额外加钱的借口,还预料到消费者无法抗拒。

即便在装修合同中备注“全包无增项”,但某些装修公司照样玩“超出部分按实际结算”的把戏,把不守契约精神的嘴脸暴露无疑。此外,装修质量差、售后维权难,也是一些消费者反映强烈的问题。这表明家装市场乱象丛生,不少消费者深受其害。而装修公司通过一系列操作,获取不当利益。这提示家装市场须加强诚信化、规范化、法治化建设。

这些年来,家装行业一直以中小企业为主,而且还有不少家装“游击队”,缺少真正有好口碑、有品牌影响力的企业。而中小家装企业都以赚快钱为主,基本上不重视企业信誉和品牌。因此,有必要在家装行业推行诚信化、品牌化建设,不仅要多措并举引导鼓励家装企业讲诚信、重品牌,也要考虑推出失信“黑名单”,将投诉率高的家装企业纳入该名单。

所谓规范化,要从三个角度入手。其一,规范全流程专业服务水平,包括设计、材料、施工、报价等方面的能力,防止不专业服务制造侵权乱象。其二,规范装修服务合同。应当制定家装服务合同示范本文,在全行业进行推广。目前很多地方未制定合同示范本文。其三,规范前期广告宣传和信息公开。其中家装信息公开要包括装修涉及的所有项目。

从法治角度看,虽然《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对装修涉及问题几乎“一网打尽”,“零增项”也在规制之列,但该办法落实效果不理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未能保护好家装消费者,这与家装行业散、小、专等特点有一定关系。笔者建议,应以暴露的问题为导向,重新制定“家装大法”,增强法治约束力。总之,家装市场乱象亟待重拳整肃。

对“不加钱就停工”这种霸道行为,尤其要霸气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