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11月25日,合肥市教育局的一纸通知,为2026届初三学子拉响了中考的“预备铃”!《关于做好2026年合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正式下发,尽管比去年晚了将近一个月,但合肥依然领跑全省,率先做出部署。

通知一出,许多家长群“炸开了锅”。中考报名启动,意味着冲刺的号角已然吹响,但随之而来的,是萦绕在家长心头的种种疑问与焦虑。别急,您关心的问题,我们今天一次说清!

01.报名资格:哪些孩子能在合肥市区报名?
记住两条路,满足其一即可:
看户口:拥有合肥市区户口的应届或历届初中毕业生。
看学籍:在合肥市区就读并拥有市区初中学籍的外地户口应届毕业生。
简单来说,要么“户籍在”,要么“学籍在”,通道清晰明确。
02.报名地点:户籍、学籍两地不同,能“两边占”吗?
答案很明确:不能! 中考报名严格执行“一人一位”,严禁重复报名。比如,孩子户籍在肥西,学籍在市区,家长就必须做出选择:是回肥西报名,还是在市区报名。“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是规则,也是为了保障考试招生的公平有序。
03.报名方式:具体怎么操作?
分为两种情况:
大多数学生:跟随就读的初中学校统一进行集体报名,这部分家长无需过多操心,配合学校准备材料即可。
“单报生”注意:这类学生指户口在市区,但在外地就读或毕业的考生。你们需要在12月27日这一天,亲自前往户口所在地的区教育主管部门指定地点进行报名,切勿错过。
04.所需材料:需要提前准备好什么?
集体报名考生:重中之重,提前准备好身份证。
单报生:材料稍复杂,务必带齐——“身份证+户口本”的原件及复印件、由学籍学校出具并加盖公章的学籍证明。报名时还需填写报名登记表,并进行现场电子摄像。
05.成绩担忧:孩子成绩差,该放弃中考吗?
请立刻打消这个念头! 距离中考还有200多天,现在就给孩子“判刑”为时过早!中考是孩子人生中一次重要的经历与磨练,“莫欺少年穷”,此刻的鼓励远比放弃更有力量。政策也明确规定,任何学校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止学生参加中考。请相信,只要您不放弃,就没人能放弃您的孩子。
06.成绩定型:现在成绩基本定型了吗?
远未定型! 这是许多专家和老师反复强调的一点。尤其是成绩暂时不如意的学生家长,切勿用静止的眼光给孩子贴标签。初三下学期的冲刺,知识的巩固、能力的提升、心态的调整,每一点努力都可能带来质的飞跃。哪怕到了中考前最后一周,坚持与希望都能创造奇迹。
07.选择困难:市区和县城,到底在哪考?
每年都有家长为此纠结。两个核心思路供您参考:
看学校层次:如果去异地报考,能换取明显更高一个档次的高中机会,值得一试。如果学校水平相差无几,则不必劳心费力。
看长远发展:权衡在哪里的高中就读,更有利于孩子三年后的高考与成长。同时也要理性评估孩子的适应能力,有时,顺其自然反而是最好的选择。
08.体育中考:2026年体育中考会改革吗?
关于体育中考改革的传闻曾让家长们焦虑。这里给大家一颗“定心丸”:2026届考生大概率沿用现有政策。 中考政策关乎千家万户,历来遵循“三年早知道”的原则,若有重大改革,会提前数年向社会公布。因此,2026届考生和家长当前应做的,是安心按照现有项目,扎实训练,提升体能。

致2026届中考生与家长:政策的发布,是序幕的拉开,而非终局的判定。对于孩子们,这是一场关于青春、梦想与坚持的远征;对于家长们,这是一段需要智慧、耐心与陪伴的旅程。
希望所有考生,能稳住心态,珍惜这最后两百余天的宝贵时光,查漏补缺,全力以赴,让未来的自己感谢今天拼搏的模样。
也恳请所有家长,放下过度的焦虑,成为孩子最坚实的后盾。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责难;多一份鼓励,少一份比较。相信孩子的潜力,陪伴他们走过这段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程。
征程已启,未来可期。加油,少年!加油,家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