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画的艺术长河里,人物画是一面映照时代精神的镜子,而范曾的人物画,更是以其独特的 “圣贤气度” 与 “历史厚度”,成为当代画坛的一道独特风景。今天,我们聚焦的这幅范曾《闻鸡起舞》,以少年祖逖挥剑起舞、雄鸡昂首相伴的经典画面,在宣纸的方寸之间,演绎了一段跨越千年的励志传奇,更凝聚了范曾人物画的艺术精髓与文化担当。

要读懂这幅画的价值,需先回溯 “闻鸡起舞” 的典故本源。
故事发生在西晋末年,青年祖逖与刘琨同为司州主簿,二人志同道合,常同寝而卧。夜半时闻鸡鸣,祖逖便踢醒刘琨,言 “此非恶声也”,随即起身舞剑。这便是 “闻鸡起舞” 的由来 —— 它不仅是两个青年的励志行动,更成为中国文化中 “勤奋自勉、报国图强” 的精神符号。
在历史的演进中,“闻鸡起舞” 的内涵不断丰富:它是陶渊明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的时间警醒,是岳飞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的壮志抒怀,更是无数中华儿女在逆境中奋起的精神火种。范曾选择这一题材入画,正是看中了它穿越时空的精神感召力。
二、范曾其人:当代人物画的 “精神守望者”
范曾,1938 年生于江苏南通,是当代中国书画界的标志性人物。他的人物画,以 **“以书入画” 的笔墨语言和“圣贤气象” 的精神内核 ** 著称,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艺术之路。
(一)笔墨传承:从 “白描” 到 “泼墨” 的创新
范曾的人物画,植根于中国传统白描技法。他早年师从蒋兆和、李可染等大师,深得传统笔墨精髓,又在此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理解 —— 以书法的 “骨法用笔” 勾勒人物轮廓,线条遒劲有力,如 “屈铁盘丝”;以泼墨的酣畅表现人物神韵,墨色浓淡相宜,尽显 “写意” 之美。这种 “工写结合” 的笔墨语言,让他的人物画既有传统的典雅,又有现代的张力。
(二)题材选择:聚焦 “历史圣贤与民族精神”
与许多画家热衷于山水花鸟不同,范曾的人物画几乎贯穿了中国历史的精神脉络。从《老子出关》到《孔子讲学》,从《屈原天问》到《霸王别姬》,他的画笔始终聚焦于 “圣贤、英雄、志士”,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塑造,传递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这种题材选择,让他的作品超越了 “技法展示” 的层面,成为 **“精神守望者” 的文化宣言 **。
三、《闻鸡起舞》的笔墨密码:范曾式人物画的艺术解构
这幅《闻鸡起舞》,是范曾人物画艺术的典型样本,每一处笔墨都藏着他的艺术思考。
(一)人物塑造:少年祖逖的 “意气风发”
画中的祖逖,以典型的 “范曾式” 人物形象呈现:
面部刻画:线条简洁却神态毕现,眉头微蹙、眼神坚毅,将少年的 “壮志凌云” 与 “奋发图强” 表现得淋漓尽致;
肢体语言:右腿高抬、左手挥剑、右手前指,动作夸张却不失协调,生动还原了 “闻鸡起舞” 的动感瞬间,传递出 “时不我待” 的紧迫感;
服饰处理:以淡墨勾勒衣袍轮廓,以浓墨表现衣褶转折,线条流畅且富有韵律,既体现了传统白描的功力,又赋予画面现代的视觉冲击力。
范曾曾说:“人物画的灵魂在于‘神似’,而非‘形似’。” 在祖逖的塑造上,他显然做到了这一点 —— 观者无需辨认服饰细节,仅从神态与动作,便能一眼认出这是 “闻鸡起舞” 的祖逖。
(二)雄鸡刻画:精神图腾的 “意象表达”
画中的雄鸡,并非简单的 “配景”,而是与祖逖共生的 “精神图腾”:
造型夸张:雄鸡体型被刻意放大,与少年形成 “呼应之势”,强化了 “闻鸡起舞” 的视觉张力;
墨色运用:以浓墨表现鸡身,以淡墨晕染鸡羽,以朱砂点染鸡冠,墨色对比强烈,让雄鸡显得精神抖擞、气势不凡;
象征意义:在中国文化中,鸡有 “报晓、辟邪、奋进” 的寓意,与 “闻鸡起舞” 的主题完美契合,成为祖逖 “勤奋自勉” 精神的外化符号。
范曾对雄鸡的刻画,体现了他对 “意象造型” 的娴熟运用 —— 将自然物象升华为精神符号,让画面的内涵更加丰富。
(三)题款与钤印:书画同源的 “文化加持”
画面右侧的题款 “闻鸡起舞 辛卯范曾”,以及两方钤印(“范曾”“十翼”),是范曾作品的 “标配”,也是 “书画同源” 传统的延续:
题款书法:范曾的书法以 “魏碑” 为根基,兼收 “二王” 神韵,字体刚劲有力、气韵生动,与画面的笔墨语言相得益彰;
钤印布局:“范曾” 名章与 “十翼” 斋号印的搭配,既平衡了画面的视觉重心,又彰显了作者的身份与格调。
在范曾的作品中,题款与钤印不是 “附加装饰”,而是作品艺术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构建了 “诗书画印” 一体化的传统文人画范式。
四、精神价值:《闻鸡起舞》的当代文化意义
这幅画的价值,远超 “一幅人物画” 的物理属性,它在当代文化语境中,具有多重精神意义。
(一)励志精神的 “视觉传播”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躺平”“摆烂” 的情绪时有蔓延,而《闻鸡起舞》所传递的 “勤奋自勉、奋发图强” 精神,恰是一剂 “精神强心针”。它以直观的画面语言,提醒观者 “时不我待”,鼓励人们在青春年华拼搏奋进,这种励志意义,让它超越了艺术作品的范畴,成为 **“人生加油站” 的视觉载体 **。
(二)传统文化的 “现代表达”
“闻鸡起舞”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典故,范曾以现代的笔墨语言对其进行诠释,实现了 “传统文化现代表达” 的成功尝试。这种尝试,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思路 —— 不是简单的 “复古”,而是在理解传统精神内核的基础上,用现代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进行演绎。
(三)艺术收藏的 “价值标杆”
作为当代书画界的领军人物,范曾的作品一直是艺术收藏市场的 “硬通货”。这幅《闻鸡起舞》,题材经典、笔墨精湛、寓意积极,具备了 “艺术收藏标杆” 的所有要素:
稀缺性:范曾的人物画创作虽多,但每一幅都是独一无二的原作,稀缺性决定了其收藏价值;
成长性:范曾的艺术地位与市场认可度仍在持续提升,其作品的收藏价值具有长期成长性;
文化性:承载 “闻鸡起舞” 的文化内涵,让它在艺术价值之外,更具文化收藏价值。
五、收藏与鉴赏:范曾作品的 “入门指南”
对于想要收藏或鉴赏范曾作品的爱好者,这幅《闻鸡起舞》提供了几个关键的 “鉴赏维度”。
(一)辨笔墨:线条与墨色的 “范曾特质”
范曾的线条,源自传统白描却又自成一家,具有 “遒劲、流畅、富有韵律” 的特点,俗称 “范氏线条”。在《闻鸡起舞》中,祖逖的衣褶、雄鸡的羽毛,都能看到这种线条的典型表现。而他的墨色,浓淡对比强烈却又和谐统一,尤其是在人物面部与雄鸡鸡身的处理上,墨色的层次变化极具个人风格。
(二)看题材:历史典故的 “精神内核”
范曾的作品,题材多聚焦历史圣贤与经典典故,且每个题材都有其深层的精神指向。收藏或鉴赏时,需理解题材背后的文化内涵,如《闻鸡起舞》的 “励志图强”、《老子出关》的 “道法自然” 等,这种对 “精神内核” 的理解,是鉴赏范曾作品的关键。
(三)查出版与来源:作品的 “身份认证”
正规的范曾作品,通常会有出版记录或明确的来源出处。收藏时,需关注作品是否有权威出版物收录,或是否来自可靠的收藏渠道,这是确保作品真实性与收藏价值的重要保障。
六、结语:一纸水墨里的千年回响
范曾的《闻鸡起舞》,以少年祖逖的英姿、雄鸡的抖擞,在宣纸之上奏响了一曲跨越千年的精神乐章。它是范曾艺术风格的集中体现,是 “闻鸡起舞” 文化精神的现代表达,更是当代艺术收藏的价值标杆。
在这幅画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笔墨的精妙、造型的生动,更是一种 “少年意气” 的永恒闪耀,一种 “奋发图强” 的精神传承。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闻鸡起舞” 的精神火种都不应熄灭;无论艺术形式如何创新,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都值得坚守。
收藏它,是收藏一段励志传奇;鉴赏它,是品味一种艺术风格;传承它,是延续一份精神担当。这,便是范曾《闻鸡起舞》的终极价值 —— 它从未只是一幅画,而是一种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在当代依旧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