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德械师南京绝唱,血战到底,国人永远铭记!

你知道吗?一支刚刚组建、还没完全整编完毕的精锐部队,竟然被直接推上了抗日最前线,而且还是在没有充分补给的情况下,接连打了

你知道吗?一支刚刚组建、还没完全整编完毕的精锐部队,竟然被直接推上了抗日最前线,而且还是在没有充分补给的情况下,接连打了两场硬仗。这听起来像不像电影里的桥段?但这却是真实发生在德械师身上的故事。这些本该接受更多训练、等待更佳时机的战士,却因为战事突然爆发,不得不提前"毕业",直接奔赴战场。

说实话,我第一次了解这段历史时,心里五味杂陈。一方面佩服他们的勇气,另一方面又忍不住想:这样匆忙上阵,真的能发挥出精锐部队的实力吗?毕竟,打仗可不是玩游戏,没有补给的军队,再精锐也难以持久啊。

德械师,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分量。民国时期,咱们国家可是下了血本,请德国顾问来训练部队,还换装了德式武器装备。本来是打算打造一支能扛起抗日卫国重担的现代化军队,结果呢?全面抗战突然爆发,这些精锐部队连磨合都没完成,就被推上了前线。

淞沪会战,这可能是德械师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实战"。87师、88师和教导总队,这几支德械师的主力,从头到尾都参与了这场硬仗。那时候日军的装备明显比咱们先进,飞机大轮番轰炸,德械师战士们只能靠意志死守阵地。打光了子弹就拼刺刀,伤亡越来越大,87师、88师打到后期几乎伤亡过半,教导总队也损失惨重。

让我意外的是,淞沪会战还没结束,这些刚从战场撤下来的部队,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又被紧急调往南京布防。南京作为当时的首都,保卫战势在必行,可前线部队大多已经元气大伤。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些部队根本来不及补充兵员和装备,就匆匆投入了新的战斗。36师的加入,虽然增强了南京保卫战的兵力,但面对日军的猛烈攻势,依然显得杯水车薪。

88师负责防守雨花台和中华门,这两处可是日军进攻南京的重点方向。日军集结了大量兵力,还带着重型火炮和坦克,攻势一波比一波猛。88师刚从淞下来,新兵占了不少,很多人没经过多少实战训练。可上了战场,没人会怯战,师长孙元良带着部队挖战壕、筑工事,战士们趴在阵地上,日军冲上来就开枪,打退了一波又一波进攻。

打了几天,88师的弹药就快耗光了。战士们只能省着用,实在没子弹了,就抄起刺刀、挥着大刀冲上去和日军肉搏。雨花台阵地上到处是尸体,鲜血顺着山坡往下流。朱赤、高致嵩两位旅长带着手下战士死守阵地,最后弹药彻底打光,全旅战士几乎全部牺牲,没人投降退缩。你说,这是不是让人既心痛又敬佩?

87师负责防守光华门、中山门一带,光华门是南京城东的重要门户。日军想用坦克撞开城门,还派步兵跟着冲锋。87师战士们顶着炮火反冲击,日军第一次突破城门后,战士们立刻组织兵力反扑,拼了半宿才把日军赶出去,夺回了城门。可日军没给喘息机会,很快又发起猛攻,炮弹把城墙炸出一个个缺口,战士们就搬来沙袋堵缺口,有人被炮弹炸伤,简单裹一下伤口又冲上去。

教导总队作为德械师里的王牌,负责防守紫金山。紫金山是南京的制高点,守住这里就能牵制日军进攻。总队战士们在山上构筑工事,日军往上冲的时候,就居高临下打伏击,日军伤亡惨重,可还是源源不断往上涌。战士们死守紫金山主峰,打光了子弹就用手榴弹,手榴弹用完了就拼刺刀,很多战士身上带伤,依旧咬牙坚持,没人往后退一步。

说实话,看到这些描述,我忍不住在想:这些战士也是普通人啊,他们也会有恐惧,也会有家人,可为什么能在如此绝境下依然坚持战斗?可能是因为他们知道,身后就是自己的家园,身后就是自己的亲人吧。

那时候南京城防本就漏洞不少,除了德械师,其他参战部队大多是临时拼凑的,战力参差不齐。后勤补给也跟不上,德械师战士们没吃没喝,饿了就啃几口干硬的干粮,渴了就喝几口凉水,受伤了没药治,只能靠简单的布条包扎。很多战士因为伤口感染,疼得直冒冷汗,却依旧坚守在阵地上。

随着外围防线接连被日军突破,南京城防越来越危急。日军已经打到了南京城下,德械师各部队都伤亡惨重,87师、88师几乎打光了主力,教导总队也损耗殆尽。剩下的战士们依旧在顽强抵抗,中华门被日军突破后,88师残部还在城里和日军巷战,逐街逐屋争夺,每一处房子都成了战场,战士们倒下一批又一批,没人想过投降,只想多杀几个敌人。

后来南京保卫战陷入绝境,指挥部下令撤退,可撤退命令混乱,很多德械师战士没接到明确指令,依旧在城里坚持抵抗。不少人因为没能及时撤退,被日军包围,最后血战到底,壮烈牺牲。经此一战,德械师精锐尽失,后续再也没能重建,曾经的现代化精锐部队,就这样在南京保卫战中拼光了所有力量。

德械师从组建到覆灭,没享过多少安稳日子,全程奔波在抗日前线。淞沪会战拼尽全力,南京保卫战死战到底,战士们明知敌我差距悬殊,明知可能守不住,却依旧没退缩过半步,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抗日卫国的誓言。

他们没能守住南京,可没人能质疑他们的血性;没能赢下战役,不代表他们输了骨气。这些为了保卫国土拼到最后一刻的战士,值得每一个国人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不该被遗忘,这份家国情怀更该代代传承。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我们生活在那个年代,面对如此绝境,我们能有他们那样的勇气吗?或许,我们不必非要经历那样的考验,但至少,我们应该记住他们的付出,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