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如何看待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殉国?

宋朝儒家士大夫的最后一舞。陆秀夫是标准的儒家士大夫,忠君爱国是他的人生铁律,当国家破亡时,他能够献给这个国家的只有头可断

宋朝儒家士大夫的最后一舞。

陆秀夫是标准的儒家士大夫,忠君爱国是他的人生铁律,当国家破亡时,他能够献给这个国家的只有头可断血可流但绝不能受辱。

当崖山一战宋军全军溃退后,左丞相陆秀夫先是勒令妻子和儿女跳海自杀,然后他对着吓得瑟瑟发抖、年仅七岁的宋末帝赵昺说道:“陛下,国事一败涂地,陛下理应为国殉身。德祐皇帝(即是宋恭帝)当年被掳北上,已经使国家遭受了极大的耻辱,今日陛下万万不能再重蹈覆辙了!”

说完后,陆秀夫背起赵昺就跳进了大海,瞬间被海浪吞没。

船上的军民看到丞相背着皇帝跳海后,也纷纷跳入海中为国殉难。

大将张世杰在得知陆秀夫和皇帝殉难后,也放弃了逃生,他也跳进了大海为国殉难。

被元军堵在海上的十万大宋军民没有投降,他们选择了和陆秀夫一起为国殉难,当十万军民跳进大海的时候,岸上的元军也感到了不寒而栗,虽然他们经常屠城,见惯了死尸,但是这么多人集体跳海他们还是第一次见,这惨烈的场景估计他们终生难忘。

此时此刻,大宋右丞相文天祥正被元军押着观看崖山海战,当他看到陆秀夫背负幼帝投海,十万军民为国殉难时,悲痛欲绝,他多次要投海自尽,都被元军抓了回来,文天祥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宋江山沉入了海底。之后他被带回北京,在忍受了三年的威逼利诱后慷慨就义。

气节是一个士大夫最坚硬的铠甲,陆秀夫身处绝境之时,从没想过投降,靖康之耻犹在眼前,宋恭帝赵㬎弃国弃家,他陆秀夫决不允许大宋的江山社稷再受第三次折辱,背帝跳海就成了他的必然选择。

孤臣可弃,但绝不折节,陆秀夫、张世杰、文天祥用死践行了一个士大夫忠君爱国的诺言。

陆秀夫们践行了士大夫的诺言,保住了自己的气节,那宋末帝赵昺呢?他才只有七岁,他就该承受这亡国的沉重压力吗?是不是太冤枉了?

赵昺的哥哥宋恭帝赵㬎在投降元军后,被封为瀛国公,开府仪同三司,虽然不是皇帝了,但仍旧享有优厚的待遇。之后赵㬎被元世祖忽必烈遣送吐蕃学习藏文、佛经,后来出家,从事佛经研究和翻译。一直到了至治三年(1323年),因触犯文字狱被元英宗赐死,死时52岁,也算是度过了轰轰烈烈的一生。

可赵昺没得选,他无法做主,只能听从左丞相陆秀夫的安排。乍看起来,陆秀夫跳海殉国对赵昺很不公平,这是将亡国之责放到了赵昺身上。你们几个大臣倒是全了为国尽忠的气节,赵昺一个孩子又全了什么呢?

年仅7岁的宋末帝赵昺,他虽然死的很可惜,但历史将殉国的重任放到了他的肩上,他就没得选择,只能被动接受。

陆秀夫背着皇帝跳海、张世杰和十万军民跟着跳海殉难、文天祥宁死不屈,他们为大宋王朝画上了一个圆满又遗憾的句号。

假使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带着宋末帝赵昺投降,那崖山之战就失去了它的悲壮意义,崖山之耻会和靖康之耻一样,成为历史上的耻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