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西南中式快餐的领军品牌“乡村基”宣布全国门店突破1000家,其中已经有40%布局在非西南地区。
早在1996年,乡村基在成都春熙路开出首店,在餐饮业还普遍以夫妻店、小馆为主的时代,乡村基就关注到了标准高效的供应链以及出餐模式的重要性。凭借着极高性价比和质量,品牌在发展中赢得了顾客与市场的认同。
20多年间,它成为四川白领的日常“工作餐”,在西南地区积累了深厚口碑。从区域品牌到全国快餐,这家企业的路径,比外界想象得更稳、更长。

平价高质的品牌
1.极致的性价比贴合时代风口
对于都市打工人来说,相较于价格更高的正餐,人们在大多数时候的核心需求是平价饭菜,也这导致工作餐与通勤餐需求稳中有升。
“好吃不贵”概括了乡村基长期坚持的经营理念。乡村基的定价长期控制在15–30元之间,非常适合上班族、学生群体及家庭用餐。
这种定价策略使其与当下消费者的心理不谋而合,推动品牌在竞争激烈的快餐市场中占据了稳固的一席之地。


2.川味底色融合大众口味
在品类策略上,乡村基同样贯彻性价比理念,以红烧肉、宫保鸡丁、番茄鸡蛋等熟悉的川菜系家常菜为主。
当下国内的川菜门店数量已超15万家,占全国餐饮市场的11.4%,成为第一大菜系,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乡村基以川味现炒为核心,将宫保鸡丁、水煮肉片等经典川菜快餐化,既满足消费者对“家乡味”的情感需求,又顺应“无辣不欢”的饮食趋势,做到川菜特色与大众口味的调和。

3.与其他中式快餐的差异化
中式快餐市场庞大,众多快餐品牌千帆竞发,而乡村基凭借其特色与其他品牌形成一定的区别度。
相较于老乡鸡重视家庭情怀,将自己定位为“家庭厨房”,乡村基就更偏职场刚需。
除了通过正餐门店为消费者提供多样现炒的菜品之外,乡村基在2023年重返北京市场时便专门在首店龙湖购物中心店前侧重设置了现制包子档口,以此给工作日上班族提供早餐。同时也借此进军早餐市场。

真功夫中式快餐品牌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其品牌营销策略,而乡村基则靠性价比与稳定口碑取胜。
乡村基的品牌创始人李红曾说,“做餐饮是个没有终点的选择,唯有脚踏实地地做事,像农民种地一样耕耘,不要求快,回归初心。”
灵活转变与标准模式的结合
1.从中央厨房到门店现炒
早在2010年前后,乡村基就建立中央厨房,实现食材预加工、菜品半成品配送。
这样的模式大大提高了出餐的效率,降低了食材的损耗,也有利于品牌门店的快速扩张。
2024年,乡村基决定关闭中央厨房,全面推行门店现炒。李红解释,该决策旨在倒逼品质升级,让产品回归家里的味道和“锅气”。
于是在乡村基的门店里,明档厨房成为标配,“没有中央厨房,坚持门店现炒”的口号直接印在门头上。
李红在品牌千店发布会现场表示,2025年1-7月因全面推行门店鲜货现炒,集团总成本上升4600万元。虽然成本上升,但是品牌深耕质量的决心却加深了顾客对其信赖。

经历了该模式的变化,乡村基在确保供应链质量的问题上始终不变,不断推动食材供应链的标准化建设。
在食材选择上,品牌与优质食材基地合作,从源头保证菜品质量。选择好食材以后,乡村基还通过净菜供应商将切配好的食材直接送到门店,保证食材的新鲜度。
2.缩小门店面积
乡村基在门店面积上进行了较大程度的压缩,将打造轻便小型的店面作为其目标。2019年,乡村基的单店平均面积为253㎡,而现在新店已经普遍在150㎡以下。
门店地段的选择则以核心商圈、写字楼、交通枢纽为主。同时,店内的装修风格标准统一,出餐区透明,让食客更加安心。

3.数字化转型
乡村基积极拥抱科技的发展,推出了线上订餐平台、小程序点餐系统,减少人工收银成本。品牌还接入各大外卖平台,提升顾客就餐体验。

近年来,乡村基还在部分门店试点智能厨房设备与自动化管理系统,不断提升后厨效率、优化人力成本。
同时,还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偏好,精准调整菜单结构,提高客户满意度。
从西南走向全国的乡村基
1.区域扩张路径
乡村基在全国布局的发展节奏上,有着品牌自己的规划:
1店-200店规模期,扎根川渝,巩固品牌深度,扎实大本营基础;
200店-500店期间,突破区域发展,走向西南,进入云贵陕市场;
500店-900店期间,品牌再次进入北京,并同时进驻江浙两地,深受顾客喜爱;
并于2025年,同时进入上海、湖北两地,多市场齐头并进,全国门店突破1000店,集团全国门店超2000店。
可见品牌遵循从西南地区走向北京以及长三角地区,最终辐射至全国的发展路线,目前已经呈现出多地区共同发展的态势。
2.乡村基+大米先生的双品牌打法
乡村基在2011年成立其子品牌大米先生,两者其实同属于一家,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首先乡村基主打堂食、标准餐,而大米先生定位更快、更轻的简餐;其次,两者在门店地域上一个深耕西南,一个突破华东与中部;最后,在口味侧重上,乡村基定位川味,大米先生主打湘式现炒。
从营销的角度看,两者在实际运营中又成了互补,实现了资源共享。
乡村基有实体门店和丰富的餐饮资源,而大米先生有独特的形象和广告资源双方合作,既降低了宣传成本,又扩大了影响力,这种合作模式可以说是1+1>2的效果。
这种双品牌的打法十分独特,既降低单品牌风险,也为全国化提供多样、差异化的方法验证。

3.直营为主、加盟补充的扩张战略
目前,中国餐饮市场已经突破5万亿大关,入局者出现激增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优势点位成为稀缺资源,为此更多的餐饮品牌开放加盟,进一步抢占资源,乡村基也有类似考量。
直营模式得以确保品牌一致性、产品稳定,最大程度上保证产品的质量;但为应对全国化资金压力,乡村基在近两年也开始开放有限加盟,通过门店规模的扩大来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
这种“可控加盟”的模式也是其突破千店后的关键转折。
乡村基的发展隐患
1、食品味道与质量下滑
尽管乡村基在当今中式快餐市场已经以性价比而著称,但也有许多消费者提出其品质下跌的问题——主要聚焦于饭餐不好吃、不卫生。

对于部分帖子,乡村基有通过官号做出回应,询问了帖主具体门店信息,并说明会及时做出回应与调整,对得起“好吃不贵”的口号。
2、过于依赖供应商
中式快餐食品的品质和口味主要取决于食材的新鲜度及质量,因此,管理食材存货以及物流的能力至关重要,老乡鸡等品牌已经开始建立其自有供应链流程。
相比之下,乡村基并没有建立自身的供应链,其主要是供应商采购模式,且物流服务也与第三方运输合作。
2019年、2020年、2021年前三季度,乡村基的原材料和耗材成本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43.0%、43.3%、42.4%。

尽管乡村基十分注重供应链的质量,但毕竟不是自己一手打造的流程,因此仍然有着一定的风险。
采取供应商采购的模式也降低了品牌的利润,影响其后续发展。
结语
乡村基突破1000店,正是中式快餐工业化与平价化的一次成功案例——它证明了中式快餐不必依靠概念,靠效率、标准、质量同样能赢。
在竞争激烈的中式快餐市场,谁能在极致性价比的价格带上,持续做出“稳定的好吃”,谁就能立得更久。乡村基坚持“长期主义”路径,为其赢得了市场认可,也创造了千店规模的里程碑。正因如此,乡村基更应重视消费者对品牌的味道和质量上的质疑,及时改进。
李红在千店发布会现场提到,“千店规模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乡村基的故事,还远未结束,我们共同期待其未来的发展。
内容来源于 洞见商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