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孩子内驱力的激活不会凭空产生,要靠外力激活,很多家长都误解了

一提到孩子内驱力,是家长很想让孩子拥有,但又苦于无招的事情。有些人说,内驱力就是放养孩子,一下也不要管,等着孩子自动开窍

一提到孩子内驱力,是家长很想让孩子拥有,但又苦于无招的事情。

有些人说,内驱力就是放养孩子,一下也不要管,等着孩子自动开窍,自然发生,这时就有内驱力了。

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也只是极个别孩子才有的灵光乍现。

现实是,绝大部分孩子都不是天生自律,有着强烈的目标,成功的强烈欲望。

同理,也没有孩子能自觉的爱上早起,爱上背书,爱上运动,把写作业当成一种甜蜜的负担。

从心理学中来看,内驱力的激活,需要胜任感,自主感和价值感。

代入到孩子,内驱力需要孩子有意愿,能掌控自己,同时获得自身与外部的积极回应与肯定。

对于十几岁孩子来说,自身的满足感与价值感,一般是通过外部的反馈逐渐内化为自身的正反馈。

一个经历不多的孩子,是很难只依靠自己的内心,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驱动力,这样的孩子是极个别的孩子,但大部分都是普通孩子。

内驱力一般是不会凭空产生的,那些有自驱力的孩子,都有被父母引导,激励和看见的过程。

可以说是潜移默化的积极赋能与正向力量的指引,才让孩子有着明确的目标与成功的欲望。

我家娃初中的时候,为了激活孩子的内驱力,我费尽心思,用盯和严管的方式,给孩子讲各种道理,来激活他的目标感。

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只换来一句话:

我学习都是为了你开心,我自己一点都不开心。

这也导致我家孩子即便进入高中阶段,我顿悟后开始放手,他的自驱力也是时断时续。

如果时光能倒流,我一定会选择在帮孩子一程后,就果断选择放手,让他早点自我负责和自我承担,这样内驱力才能持续被激活。

那些高内驱力的孩子,可以对标他的家庭教育,背后都有温暖以及懂他的父母,并不是纯放养。

但绝对不是事无巨细的包办与控制,而是保持在场温暖持续的正向反馈。

家长从来不会扫兴,也很少去指责孩子,更不会上手全部代办。

激活内驱力的一个重要因子就是正向反馈:

孩子做错事时,家长不会先入为主去批评,而是鼓励孩子能勇敢尝试,就已经很好了,要从错误中反思和下次规避,于是孩子就有了勇气与信心。

家长对孩子的肯定与赋能,不纠错,不评判,不指责,在孩子做得不好的事情中也能找到积极的正向动机。

内驱力就是这样慢慢在孩子的心里打下印记,从能做到,被认可,被理解,被支持和被赋能中,一点点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这是家长的外力对孩子的引导与赋能,同时孩子自驱力的培养也需要相应的管理,督促与引导。

让孩子懂得敬畏,让孩子敬畏规则,这样才不会眼高手低,自负偏执。

督促和引导,跟唠叨,控制并不一样。

唠叨,控制是拿我为孩子好,孩子就必须得听我的这个动机,是为了满足家长的安全感与控制欲。

而督促和引导,是基于孩子的意愿,满足孩子的安全感,温和,坚定和非控制来给予帮助。

引导,并不是上手帮孩子搞定,也不是替孩子走路,而是扶着孩子走路,等孩子走稳了,家长就松手不再帮扶,坐在路边鼓掌就可以。

这个持的过程,就是激活孩子内驱力的步骤与必要的助力。

等到家长对孩子的外驱力慢慢转化为孩子的内驱力时,家长就要学会分离和后退了。

陪伴孩子这些小事,都可以激活孩子的内驱力,点燃孩子内心的火种。

家长不需要替孩子奔跑,但一定要给孩子一个他信任自己可以奔跑到终点的理由。

对于孩子来说,内驱力的激活不在于一时,而是一场马拉松,只需要家长的肯定,陪伴,信任与持续的正向反馈。

当孩子从家长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心态转变,孩子就学会了自我承担与自我负责,不是为了讨好家长而努力,而是为自己的梦想而奔跑与拼搏。

评论列表

葱花去开花吧
葱花去开花吧 1
2025-11-27 00:21
逼迫才是内驱力之母。
bettey
bettey 1
2025-11-26 20:58
内驱力不是你去找的东西。是你干出来之后,它反过来找你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