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荷兰“接管”引爆全球供应链危机2025年9月底,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援引冷战时期《物资供应法》强制接管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Nexperia),冻结其全球资产并暂停中方管理层职权。表面上称担心中方转移技术,但荷兰法院文件曝光真相:美国商务部施压要求更换安世中国籍CEO张学政,作为豁免“50%穿透规则”制裁的条件。荷兰此举实质沦为美国对华技术围堵的棋子。

二、中方精准反制打破“接管”幻想中方反应迅速且直击要害:
出口管制卡断关键环节:中方禁止安世在华子公司出口核心元器件,锁死其供应链。安世全球40%车规芯片产能依赖中国封装厂,荷兰虽控总部却拿不到产能,沦为“空壳办公室”。
企业自救瓦解控制权:安世中国区声明“荷兰总部指令无效”,国内产线维持运转,员工薪资照发,切断荷兰干预中国业务的路径。
外交与法律双重反击:商务部11月1日明确表态荷兰行为引发“全球产供链混乱”,将对合规企业出口豁免;闻泰科技更提出硬性条件——恢复原CEO职务是重启出口前提。

三、全球产业链反噬荷兰骑虎难下
汽车巨头面临停产:安世占据全球车规芯片市场40%,其断供导致本田工厂每小时损失200万美元,大众、沃尔沃警告欧洲产线将停摆。欧洲汽车工业协会直言库存芯片“仅够维持数周”。
盟友施压与声誉崩塌:欧盟内部对荷举措不满,德法质疑其破坏单一市场;三星暂停在荷研发中心投资,多国企业担忧政治风险。
美国撤退陷荷兰于孤立:10月底美国突然暂缓“穿透规则”,荷方丧失行动依据,沦为里外不是人的“国际小丑”。中荷高层会谈中,中方要求荷方“纠正错误”以恢复信任。

四、解局关键:荷兰须回归商业理性当前僵局唯一出路是荷兰承认错误并让步:
法律层面需撤销资产冻结,恢复中资治理权;
产业层面须保障供应链完整,放弃割裂中荷产能的幻想;
政治层面需摆脱依附外交,避免沦为大国博弈牺牲品。中方已打开对话窗口,但主动权在荷兰能否以契约精神换得全球产业链喘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