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探明储量超10亿吨!长庆页岩油大油田助力国家能源安全

9月中旬,东方物探研究院长庆分院凭借一系列技术创新,在鄂尔多斯盆地前积区和陇东致密气等领域取得新突破。今年以来,该院紧密

9月中旬,东方物探研究院长庆分院凭借一系列技术创新,在鄂尔多斯盆地前积区和陇东致密气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今年以来,该院紧密围绕长庆油田勘探部署,聚焦页岩油、致密气等重点领域,持续强化处理解释一体化攻关,使6项关键技术取得新进展。

向油田公司建议的各类井位储层预测符合率创下新高,为新时期油田公司提供了强有力的物探支撑。

地球物理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意味着地下数千米的油气资源更容易被人类获取。

01 技术攻坚:破解页岩油开发世界难题

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资源埋藏于黄土塬地下2000米以深,油层薄且非均质性强,渗透率仅相当于国内常规油田的千分之一,是全球罕见的低压页岩油田。

面对这一世界级技术难题,长庆分院自2021年起全面投入页岩油开发的地震技术支撑工作。

长庆分院创新构建了页岩油水平井“三个阶段、七个好”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了地震从支撑地质到支撑地质工程全流程的重大转变。

经过持续技术创新,该技术体系已成功支撑500余口水平井的钻探作业,油层钻遇率逐年提升。

2023年,该院配合油田完钻的26口井储层预测符合率达到100%,ⅠⅡ类井比例达96%。今年以来,团队打造了水平井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解决方案2.0升级版,支撑水平井设计122口,已支撑完钻井位油层钻遇率达83.6%。

02 精准预测:推动致密气开发新突破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是我国最大的致密砂岩气田,储层渗透率在0.05至0.3毫达西,仅为常规气层的百分之一,天然气被困在纳米级的孔隙中难以流动。

针对这一挑战,今年7月下旬,由长庆分院牵头的“苏92三维地震地质联合建模技术攻关项目”正式启动。

该项目首次以三维地震技术为基石,打破地震、地质、测井、动态开发等学科壁垒,构建“数据融合—模型联动—动态验证”的一体化技术框架,解决了传统开发中储层非均质性强、剩余气分布零散等技术痛点。

在陇东区块,长庆分院创新形成“储层-构造-断裂”多要素控藏理论,研发了“三相一形”储层预测技术及多级相控叠前反演方法,精准刻画有利勘探目标区。

通过技术创新,长庆分院配合长庆油田致密气项目组在产建区接连获得多口超百万方气井,其中一个水平井平台诞生超百万方“六胞胎”,单井平均试气产量超170万方/日,并收获217万方/日“气王井”。

03 深度拓展:开辟油气勘探新领域

长庆分院在持续强化页岩油、致密气勘探开发的同时,注重深浅并举、协同攻关,不断构建高效增储新格局。

为支撑油田公司实现盆地深层煤岩气规模勘探与效益建产,长庆分院组建了深层煤岩气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攻关及支撑团队,全程参与水平井井位优选、轨迹设计、入靶及动态导向工作。

7月中旬,由长庆分院提供部署方案及精准导向技术的低成熟度煤岩气水平井试气喜获高产工业气流,储层钻遇率达100%。

在该井实施过程中,团队从井位部署、轨迹设计到钻中入靶、动态导向24小时现场跟踪导向,实现了地震地质一体化高效支撑。

在浅层勘探领域,8月上旬,由长庆分院支撑的庆城地区预探井在侏罗系试油获高产工业油流。该井的成功实施为长庆油田浅层效益勘探落实了新的高效建产目标。

长庆分院持续强化技术创新与新技术应用,大力推进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盆地的应用,打造形成高精度速度建模与高精度深度偏移成像配套技术,煤岩气平均钻遇率达到98.3%。

东方物探研究院长庆分院的技术创新使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日产量于2025年7月突破10000吨大关,致密气开发连续刷新亚太地区陆上气井最长水平段纪录。

这些技术突破标志着我国在非常规油气勘探领域已从跟跑转变为领跑。

随着“双碳”目标推进,长庆分院正聚焦五大重点领域,全力打造非常规油气处理解释技术新高地,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关键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