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4日,乌克兰国家反腐败局突然宣布对能源部长赫尔曼·加卢先科展开刑事调查。这位泽连斯基总统的大学同窗、曾被视为"改革派旗手"的内阁核心成员,涉嫌在能源采购中收受巨额回扣。消息一出,基辅街头的抗议者与总统办公室的沉默形成刺眼对比——这个在战火中高喊"零容忍腐败"的国家,正经历着开战以来最严重的政治信任危机。
从同窗到部长:权力核心的"朋友圈"泽连斯基与加卢先科的友谊始于基辅国立经济大学的课堂。20世纪90年代末的乌克兰正经历休克疗法的阵痛,两个年轻的经济学学生在宿舍里讨论着国家的未来。这段同窗情谊在2019年泽连斯基当选总统后结出政治果实——加卢先科先是担任总统经济顾问,次年便被任命为能源部长,全面掌控这个饱受战争蹂躏国家的能源命脉。

"他是我可以信任的人。"泽连斯基2020年在任命仪式上的这句话,如今在乌克兰社交媒体上被反复调侃。加卢先科任职期间,乌克兰能源行业的确出现显著变化:国家石油公司Naftogaz的管理层大换血,国有电厂私有化进程加速,与欧盟签署的能源互联互通协议也顺利推进。但这些改革光环下,阴影早已滋生。
据乌克兰独立媒体《 Ukrainska Pravda 》2024年的调查报道,加卢先科家族名下的离岸公司"能源咨询集团"在过去三年间,从国家能源采购项目中获得了至少1.2亿美元的合同。这些合同大多通过非公开招标形式授予,且中标价格普遍高于市场平均水平30%以上。

2023年冬季的基辅,零下15度的寒风中,超过200万家庭连续两周断电。而就在同一时期,国家能源公司的采购记录显示,一批从德国进口的变压器以"紧急物资"名义通关,合同价格高达每台45万美元——是正常市场价的2.3倍。更讽刺的是,这批设备最终并未送往断电最严重的基辅州,而是被运往西部利沃夫州的一家私营电厂,该电厂的最大股东正是加卢先科的妹夫。
这只是冰山一角。根据国家反腐败局公开的调查文件,加卢先科主导的腐败网络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侵吞国家资产:
虚假招标:要求投标企业必须与特定离岸公司合作才能中标。2022-2024年间,至少有37份重要能源合同被这样操纵,涉及金额4.7亿美元。
质量替换:将采购合同中的高端设备替换为劣质产品。例如2023年为核电站采购的安全阀门,实际使用的是不符合核安全标准的工业级产品,差价被转移至瑞士银行账户。
利益输送:通过调整能源补贴政策,使关联企业获得超额利润。调查显示,加卢先科家族控制的一家燃料贸易公司,在2024年获得了相当于市场价格150%的政府补贴。

最令人震惊的是,这些腐败行为发生在乌克兰能源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坏的时期。俄军的导弹袭击已造成全国40%的发电设施损毁,数百万民众在寒冷中挣扎。而本该用于重建的国际援助资金,却成了官员们的"唐僧肉"。欧盟驻乌克兰代表团2025年10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已拨付的180亿欧元重建援助中,约有12%存在"资金使用异常"。
能源设施背后的权钱交易在第聂伯河沿岸的科罗斯滕变电站,高耸的输电铁塔在战火中依然矗立。这座承担着乌克兰北部电网枢纽功能的关键设施,2024年曾因变压器故障导致大面积停电。国家电网公司当时宣称"急需更换德国西门子设备",并以"战时紧急状态"为由绕过公开招标,直接与一家塞浦路斯注册的公司签订了1.2亿欧元的采购合同。

但调查人员发现,这家塞浦路斯公司实际是加卢先科亲信控制的壳公司。所谓"德国进口设备"最终被证实是波兰二手市场上淘来的翻新货,使用寿命不足设计标准的三分之一。更荒谬的是,变电站工程师私下透露,"故障"本身就是人为制造的——有人故意破坏了运行良好的变压器冷却系统。
这种"破坏-维修-贪腐"的模式在乌克兰能源系统中并非个案。国家反腐败局负责人在2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展示了一段监控录像:三名身着电力公司制服的人员,在夜深人静时打开了敖德萨州一座变电站的配电柜,随后发生的"意外短路"导致该地区断电三天。而负责"抢修"的公司,正是加卢先科家族关联企业。
改革神话的破灭:政治信任危机"我们推翻了一个寡头政府,却建立了一个新的腐败体系。"基辅大学政治学教授安德烈·叶尔马科夫在接受BBC采访时直言。泽连斯基2019年上台时,以"反腐斗士"形象赢得73%的选票,承诺打破寡头政治的枷锁。但如今,他的"朋友圈"却成了腐败的重灾区。
民意调查机构Rating Group 11月25日发布的最新民调显示,泽连斯基的支持率已从开战初期的90%暴跌至41%,而"政府腐败"首次超过"前线局势",成为民众最不满的问题。更危险的信号来自国际社会——美国国会两党议员已联名致函拜登政府,要求暂停对乌50亿美元军事援助,直至"系统性腐败问题得到解决"。
欧盟方面则更为直接。负责 Enlargement事务的专员奥利弗·瓦尔赫利在布鲁塞尔表示,乌克兰的入盟谈判可能因腐败问题"无限期搁置"。这对于急需欧盟市场和资金的乌克兰经济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
面对内外压力,泽连斯基政府终于在25日晚些时候打破沉默。总统发言人迪米特罗·列兹尼科夫在电视讲话中宣布,已成立"能源行业廉政特别委员会",并暗示加卢先科可能在48小时内辞职。但这种迟来的表态难以平息公众愤怒,25日夜间,数千名抗议者聚集在基辅独立广场,高呼"所有贼都必须坐牢"的口号。
这场腐败丑闻暴露的不仅是个人贪婪,更是乌克兰政治体制的深层病灶。当战争的紧急状态成为权力寻租的保护伞,当改革承诺沦为利益集团的遮羞布,这个国家的真正敌人或许从来不止于战场之外。正如乌克兰前总统波罗申科在社交媒体上所写:"如果我们不能在自己的灵魂中赢得战争,就永远无法在战场上赢得胜利。"
随着调查的深入,更多政府高官可能被牵扯进来。但对于普通乌克兰民众而言,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或许简单而沉重:这个冬天,家里会有暖气吗?而对于那些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士兵来说,当他们得知自己保卫的国家正在被蛀空,又该作何感想?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决定乌克兰未来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