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多方信息整理,韩国演员全智贤因主演韩剧《暴风圈》涉嫌辱华引发争议,导致其代言的多个国际奢侈品牌在中国社交平台删除相关内容。

事件核心进展
品牌切割行动(时间线)
海蓝之谜(LAMER):
9月19日删除中国微博、小红书等平台全智贤所有宣传内容,后续证实其海外Ins账号也同步删除。
伯爵(Piaget):
9月19日淘宝旗舰店撤下广告,官博删除相关博文,全球官网移除其品牌大使信息。
LV(路易威登):
9月20-21日删除中国官博全智贤所有内容,搜索显示“无相关博文”,但被曝海外Ins账号初期仍保留宣传物料,引发“双标”质疑。后续部分消息称外网内容也已清理,但未获官方证实。
争议根源:全智贤新剧《暴风圈》
该剧因以下内容被中国观众定性为“辱华”:
政治抹黑:全智贤角色质问“为什么中国会偏好战争?那样核弹会落到边界地区”,被批歪曲中国和平立场。
地域丑化:标注“2025年中国大连”的场景实为香港深水埗棚户区,灰暗滤镜渲染破败景象(现实中大连为现代化滨海城市)。
文化亵渎:
红色地毯印黄色五角星图案,被解读为影射中国国旗遭踩踏;
全智贤以怪异口音误读李白《将进酒》(如“朝如青丝暮成雪”读作“皱如青石落成髓”);
反派角色统一使用中文台词,延续韩剧将中文与负面角色绑定的刻板模式。
舆论反应与争议焦点
艺人责任归属
主流批评:全智贤作为韩娱顶级演员兼制片团队成员,拥有剧本选择权却未拒演争议内容;其团队声明“演员不参与剧本决策”被批推卸责任。对比宋慧乔在《黑暗荣耀》中谨慎处理敏感议题的态度,加剧公众反感。
辩解观点:部分网友认为台词是编剧责任,但遭多数舆论驳斥——“顶级演员不可能对敏感内容无话语权”。
品牌“双标”质疑
LV初期仅删除中国平台内容,海外账号保留物料被批“特供式公关”,诚意不足;
海蓝之谜因全球同步删除获部分舆论认可。
历史争议翻出
2014年代言恒大冰泉时因“长白山归属”问题单方面解约;
参演《王国》时台词被指暗示“病毒源于中国”;
早年与李冰冰合作时被指态度傲慢。
事件影响
商业价值崩盘
三大高端品牌(LV、海蓝之谜、伯爵)24小时内紧急切割,业内预估全智贤在华数亿代言估值蒸发;
LV官博评论区遭“抵制辱华艺人”刷屏,未表态品牌持续面临压力。
作品口碑暴跌
《暴风圈》豆瓣评分从开分7.1暴跌至4.2(超70%观众打一星);
微博话题 全智贤暴风圈台词争议单日阅读量超10亿。
粉丝集体反噬
大量老粉在超话晒“脱粉认证”,强调“国家尊严高于偶像”;
网友发起“祛魅行动”,呼吁重新审视韩流艺人。
事件警示与后续
市场底线:中国消费者对文化挪用、政治抹黑“零容忍”,国家尊严已成商业合作不可挑战的红线;
行业反思:跨国影视合作需建立文化安全审查机制,避免符号滥用与意识形态偏见;
动态更新:
截至9月21日,全智贤及《暴风圈》剧方仍未道歉;
业内消息称“限韩令”可能因事件重新收紧,韩国艺人合作项目面临排查。
总结:此次事件凸显跨国合作中文化尊重与严谨审查的必要性。品牌若搞“特供式公关”,艺人若模糊立场,终将付出商业代价。全智贤24年积累的中国市场好感度几近瓦解,后续能否挽回信任取决于危机处理的诚意与全球行动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