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辽宁省把交通强省作为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先手棋”,海陆空铁多式联运齐头并进:沈白高铁、沈丹客专织密陆路骨架;大连港、营口港吞吐量连创新高;沈阳桃仙机场、丹东浪头机场航线持续加密。2025年,全省交通投资再超千亿元,其中两项涉海工程成为最大亮点,并双双迎来关键节点,使“海上辽宁”正从蓝图驶入现实。

金州湾国际机场
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是我国大陆首个海上人工岛机场,位于辽宁省大连市金州湾东部海域,西南距周水子国际机场约18公里,南距市中心约23公里。作为国家“十四五”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263亿元,采用离岸式填海造陆,人工岛长6.2公里、宽3.5公里,总面积达20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离岸式人工岛机场。

机场按照国际最高运行等级4F标准设计,本期建设两条远距平行跑道(北跑道3600米、南跑道3400米)、50万平方米T1航站楼及198个机位,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300万人次、货邮55万吨需求;远期规划扩建至4条跑道、90万平方米航站楼,目标年吞吐量8000万人次。航站楼采用“两级放射”构型,6条指廊近机位比例达74%,旅客从值机到登机平均步行时间不超过8分钟,并集成混凝土裂缝控制、BIM数字孪生等技术抵御海洋环境侵蚀。

交通方面,地铁1号线、5号线直达航站楼,最近安检口与地铁站仅42米;3条跨海通道20分钟可直达市区,未来将与大连北站、大连湾客运站实现“海陆空铁”四港联动。项目于2023年10月正式开工,预计2028年建成投用,届时周水子国际机场将关闭。这座东北亚门户枢纽机场的建成,将重塑区域航空格局,成为拉动东北振兴的新引擎。目前,根据最新消息显示:大连新机场人工岛填海工程累计形成陆域19.8平方公里,占总量的98.6%;深层地基处理工程完成215万平方米,占总工程量的21.5%;航站楼及楼前高架桥桩基础工程完成2463根工程桩浇筑,占总量的80.18%。

长海大桥
长海大桥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是连接长海县大长山岛与普兰店区皮口街道的跨海通道,也是东北地区首座采用BOT模式建设的跨海大桥,更是我国在建规模最大的陆岛公路项目。项目全长25.5公里,其中跨海段19公里,总投资79亿元,计划2029年建成通车。大桥起点位于长海县大长山岛菜园村北侧,与现状G507长长线衔接,终点接入鹤大高速皮口收费站,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主通航孔桥采用双塔斜拉桥设计,主跨400米,桥塔高146.5米,整体造型呈“雨滴型”,兼具美观与抗风性能。

长海大桥建成后,将把长海县与大陆之间的通行时间从1小时船程缩短至18分钟车程,彻底结束海岛“看天出岛”的历史,实现全天候陆岛联通。作为我国在建投资规模最大的陆岛公路项目,它不仅将完善国家公路网布局,还将极大改善海岛居民出行条件,推动长海县海洋经济、旅游业和应急保障能力全面升级,成为辽宁海洋强省战略的重要支撑工程。项目于2025年6月25日正式开工,目前已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截至2025年10月,已完成钢栈桥2.3公里、钢管桩近百根、桥梁桩基59根,首件墩柱也顺利完成浇筑。总体来说,项目呈海上桩基、承台、墩身“三同步”推进,预计2029年建成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