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脉浸润 启蒙生根
1980 年,王振凯生于登封东华镇高马村,嵩山的雄浑气象与颍水的灵秀文脉,自小就在他心中埋下文化的种子。外祖父刘公是当地闻名的文化人,识文断字且善书法,每逢春节,乡亲们纷纷登门求写春联,外祖父挥毫泼墨的身影,成为王振凯童年最深刻的文化印记。耳濡目染间,他对笔墨产生了天然的亲近感,时常模仿外祖父的笔触在纸上涂画,稚嫩的线条里藏着对传统文化的懵懂向往。
小学时,王振凯看到课本上的插图就经常描画,无论是人物还是田间的草木,都描摹的栩栩如生。进入中学后,受身边长辈的影响,他正式开启书画启蒙之路,颜真卿的雄浑、柳公权的刚劲、欧阳询的严谨、赵孟頫的圆润,他逐一临摹,每日临池不辍,在笔墨流转中夯实书法根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一本破旧的《芥子园画谱》,如获至宝。从一石一木的勾勒到烟霞云鹤的渲染,从茅屋庭院的布局到侍女仙道的情态,他沉浸其中,整日与画谱为伴,自学传统绘画的基本技法。这本历经岁月磨损的画谱,成为他艺术道路上的启蒙恩师,让他初步领略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博大精深,也坚定了他追求艺术的初心。

专业深耕 名师引路
1998 年,18 岁的王振凯凭借对艺术的热爱与扎实的功底,考入郑州教育学院美术系,正式开启专业艺术深造之路。在大学的殿堂里,他有幸师从著名画家巴云杰先生,系统学习书法与国画。巴云杰先生的悉心指导,让他摆脱了自学阶段的盲目性,对笔墨技法、构图布局、意境营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课堂上认真聆听讲解,课后反复练习揣摩,常常在画室待到深夜,沉浸在笔墨丹青的世界里。

大学毕业后,王振凯并未停止深造的脚步。他深知艺术之路永无止境,为拓宽艺术视野、精进创作技法,他赴清华美院研修,接触前沿的艺术理念与创作手法,将传统与现代艺术元素有机融合。更重要的是,他有幸拜中央美院(北京翰高画院副院长)王一汀先生为师,专攻山水画。王一汀先生是登封首位考入中央美院的艺术家(其师为著名画家毕建勋先生),深厚的艺术积淀与系统的教学方法,让王振凯的山水创作迎来新的突破。在恩师的指导下,他深入研究传统山水的笔墨精神,遍历名家名作,同时注重写生实践,将所学理论与自然实景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兼具传统韵味与个人风格的创作路径。

山水寄情 笔耕不辍
在王振凯的艺术世界里,山水画是他精神世界的寄托与表达。他生于嵩山、长于嵩山,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笔下的山水多以中原山川为原型,尤其是嵩山的雄奇险峻与灵秀多姿,成为他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2020年,《山水云烟》发表于中国周刊杂志第七期,2024年,《林泉高致》入选河南省第十四届美展。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对艺术的执着坚守与不懈追求。
三尺讲台 薪火相传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王振凯在三尺讲台上坚守二十余载,现于登封嵩阳高中任教,将文化与艺术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中。他深知教育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始终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既传授知识,又塑造品格。
在课堂上,他凭借深厚的文学素养,将诗词歌赋讲解得生动有趣;他会结合画作解读诗词意境,让学生在文字与画面的交融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他将自己的创作经验与技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从笔墨的运用到构图的设计,从写生的技巧到创作的思路,他耐心指导、悉心示范。他鼓励学生走进自然、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作灵感,让学生在绘画中表达真实情感。

教学相长,在王振凯身上实现了完美的双向赋能。在教学的同时,也为他的书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让他的作品更具文化内涵;而艺术创作的实践经验,又让他的美术教学更加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他在教学中感悟艺术,在艺术中反哺教学,在三尺讲台与一方画案之间,书写着教育工作者与艺术家的双重担当。
笔墨赋能 装点家园
深耕艺术的同时,王振凯始终乐于用笔墨为家乡的文化建设添砖加瓦,无论是曾经任职的登封二中,还是现在任职的嵩阳高中,还有地方重要机构---登封党校,都留下了他的创作印记。

2017年,又是为嵩阳高中创作几十幅画作,考虑到学校的文化氛围与教学场景需求,他全部以山水画为创作主题,摒弃了花鸟、人物等题材,专注于用笔墨勾勒山川的雄浑与灵秀。这些作品最初布置在学校办公楼,后来随着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整,被移至教研楼,让师生在日常工作学习中能随时浸染山水意境,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从构图设计到笔墨渲染,都充分考虑了校园空间的特点,既彰显艺术格调,又贴合教育环境,成为嵩阳高中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更早之前的 2016 年,王振凯还受登封党校副校长刘曙光的嘱托,为党校创作了一批绘画作品用于环境布置。此次创作同样以山水画为主,笔墨间尽显庄重典雅的气质,与党校的学术氛围、文化定位高度契合。后来,他还与刘曙光展开合作,由刘曙光题字、王振凯作画,共同创作了以 “黄鹤楼” 为主题的作品,作为极具特色伴手礼,兼具艺术价值与纪念意义。这些为家乡机构创作的作品,没有商业功利性,纯粹是出于对地方文化建设的热忱,展现了他作为本土艺术家的责任与担当。
多元热爱 丰盈人生
除了书画与教育,王振凯的人生因多元的爱好而更加丰盈多彩。他始终坚信,热爱生活才能更好地热爱艺术,多元的体验能为创作注入更多活力。


这些多元的爱好,与书画艺术相互补充、相互滋养,构成了王振凯丰富立体的人生。他在笔墨中沉淀心境,在运动中释放活力,在音乐中陶冶情操,在棋盘上启迪智慧。多元的热爱让他的生活更加充实,也让他的艺术创作更具生命力与感染力。
初心如磐 逐梦前行
四十余载风雨兼程,王振凯在艺术、教育与生活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始终坚守着对初心的执着与对梦想的追求。作为河南省美协会员、登封市美协秘书长,他不仅专注于个人艺术创作,更积极投身地方文化建设,助力登封打造 “书画之乡”。他参与各类书画交流活动,与同行切磋技艺、分享经验,为登封书画界的发展注入活力;他将自己的作品捐赠给公益活动,用艺术传递温暖与正能量;他在美协的工作中,积极组织展览、开展培训,推动传统书画艺术在当地的传承与普及。
在艺术创作上,王振凯从未停止追求的脚步。他深知,艺术之路没有终点,唯有不断学习、不断突破,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他计划进一步深造,系统学习艺术理论,探索更多创作手法,让自己的作品更具深度与内涵。他的目标是冲击国展,用更优秀的作品获得国家级艺术认可,为登封的文化事业增光添彩。他常以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自勉,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在艺术的道路上收获更多成果。

王振凯的人生,如他笔下的山水,雄浑而不失灵秀,厚重而充满生机。他以山水为魂,在艺术的世界里深耕不辍;以多元为翼,在生活的天地间自由翱翔。他用笔墨勾勒梦想,用热爱点亮人生,用责任传递文化。在未来的道路上,这位扎根嵩山的艺术家、教育者与生活家,必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坚定的信念,在艺术与人生的旅程中续写新的辉煌,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阎洧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