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
中日围绕高市早苗错误言论出现的一系列政治风波还在持续,我此前提到过,截至目前,特朗普尚未就此次事件发表讲话,但美国公务员系统内部已经是暗潮涌动。
今天(11月21日)我们来聊三件值得关注的事情。
第一,大家知道,美国在这一周内连续推出了两项对台军售法案。
第二,美国参议院曾通过了一个跨党派法案,即所谓的“台湾保证落实法案”。该法案要求美国国务院每两年审查一次与台湾地区相关的规范,并提出计划解除目前存在的相关限制。
第三点,美国驻日本大使近日多次发表讲话,明里暗里表示支持高市早苗,比如,他提到美国的对日防御承诺涵盖钓鱼岛。老实说,这一点其实是在炒冷饭。
同时,在这个基础上,这位大使昨天(11月20日)又表示,他坚决支持高市早苗,且他“代表美国政府和美国总统”。
可以肯定的,美国驻日本大使这样的表态,至少经过了美国国务院的审核,否则他不会有这样的胆量。
关键在于,美国国务院是否能完全代表美国总统特朗普,这说实话完全另当别论。
一般情况下,在一个正常的美国公务员体系或主流政治圈中,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执政,白宫和国务院等机构在对华、对日等政策上,通常遵循一套系统性的策略。
但涉及到特朗普,情况就另当别论。
如果美国国务院的公务员系统在处理对日、对华事务时,仍沿用以往的原则和方式,那么现在就又出现了两个新因素。
首先,是美国国务卿,即美国国务院的最高首长鲁比奥他的个人倾向,以及对公务员系统的影响。
其次,则是特朗普与美国国务院之间存在的分歧,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特朗普个人的想法。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美国国内有三种不同的声音:第一是大使、外交官等代表传统公务员系统的声音;第二是鲁比奥个人的政治立场对国务院产生的影响。
大家知道,自特朗普今年1月20日就任以来,尤其是鲁比奥担任美国国务卿之后,无论主动还是被动,美国国务院内部相当一部分专业的外交官都离开了他们的岗位。这一定程度上说明,鲁比奥的个人政治倾向对美国公务员系统及其专业执行产生了影响。
第三,则是美国总统特朗普。
在一些情况下,特朗普个人的行为举止完全是我行我素,但有时候他和鲁比奥之间似乎存在一种表面上的默契,或者更多的是鲁比奥遵循特朗普的意见,但有些时候,两人之间的立场也并不总是完全一致。
根据目前从美国方面了解到的信息来看,至少特朗普认为,中日目前不会发生冲突,这种情况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发生,且不值得他个人发表评论。
而美国驻日本大使之所以敢几次三番发声,甚至称他不仅代表总统,还代表美国国务院和美国政府等。
我认为,他至少得到了美国国务院,甚至是鲁比奥的直接授权。
这一情况可以说是喜忧参半,一方面,美国驻日大使的表态势必会为高市早苗提供强大的支持。
另一方面,只要特朗普保持谨慎,不公开支持高市早苗的言论,那么高市早苗就仍然缺一张筹码。
当然,事情发展到如此地步,我们也不应该完全把希望放在特朗普会不会支持高市早苗上。
根据我的观察和分析,这次事件至少是中日近20年第三次集中爆发的政治风波。
第一波,大概发生在2002年至2006年,时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并纵容右翼势力修改日本教科书,引发了中国的强烈反对。
第二波,是在2010年至2012年,因日本妄图侵占钓鱼岛引发的风波。
历史问题和钓鱼岛问题一直是中日关系中的核心议题,在过去20年里出现了两次集中爆发。
而此次事件则第三次,且不仅关乎中日关系,同时也是中美关系的一个关键议题。
坦率地说,过去在中日关系中,台湾问题其实并不占主导地位,因为中日之间存在太多历史恩怨。
然而,由于日本对台湾地区还存有所谓的殖民主义情结,加上中日关系某种程度也是中美全球地缘战略博弈在亚太地区的投射。
因此,随着台海局势紧张,以及中美围绕台湾问题在内的地缘战略冲突加剧,台湾问题可以说迟早会在中日关系中爆发。
与此同时,正是因为台湾问题不仅涉及中美关系,也关乎中日关系,且是中美全球地缘战略博弈在亚太地区的折射,所以该问题不可避免会蒙上美国的影子。
换句话说,美国的态度,或者说美国总统的态度将对这一问题的缓和,产生一定影响。

从过去两轮的风波来看,因为中日和中美之间都存在结构性矛盾,所以台湾问题等几乎不可能得到解决。
但要是日本能够在中方施加的巨大压力之下,做到谨慎言行,以后不再冒犯中国,那么自然也就是能让中日关系逐渐回到一个相对正常的轨道。这也是最近我们为何对高市早苗施加巨大的政治乃至经济压力的原因。
届时,中国方面自然会让中日关系逐渐恢复到一个相对正常轨道。
这种情况与过去20年中日围绕靖国神社的历史教科书问题,以及15多年前钓鱼岛国内化问题相似,因此,我认为这一次的基本逻辑也是如此。
问题来了,肇事一方是谁?无疑是高市早苗。
要求高市早苗撤回其言论,并且要求其道歉,这在历史上恐怕不太可能。
然而,一旦高市早苗在中方的巨大压力下,尤其是政治压力,以及经济压力的影响下,日本国内的经济开始受到一定影响,同时导致经济团体开始出现时,肇事方将会遭受压力,到那时,尽管她不会道歉或撤回,但也会开始变得谨言慎行,而美国方面也不再继续拱火。
只要这些条件都得到满足,这场风波就有望向着逐渐缓和的方向发展。
说实在,这好比一场贸易风波,每当发生一次,就设立一套规则,以警示相关人员在该问题上必须谨言慎行,不可再犯。
鉴于高市早苗初来乍到,对中日之间的政治规矩缺乏了解,因此,中方给她立一点规矩也是势在必然。
前几天我在这里讲过,近日我们又再次得到消息,说高总苗内部表示,不好意思,这次话说得确实有些过早了,但不管这一消息是否属实,我认为中方的政治压力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作用。
下一步,某种程度上,有必要让经济压力继续加大。
当然,从经济角度上看,我们并不希望中日之间出现严重的经济问题,因为目前中日两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经济互补空间,这对双方都有好处。

但日本国内一些右翼政治人物,时常毒化中日之间原本健康的经济互补关系。
既然如此,那就要让日本经济稍微承受一些损失,这是不得已的做法,也是为了促使日本国内的右翼、民粹和极右的政治家迷途知返。
对于这些政治家来说,说他们迷途知返还是客气了,可能我的用词不太恰当,但我觉得,这种政治压力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最近,如果特朗普继续保持沉默的势头,甚至是犯浑发表了一些支持高市早苗的言论,中方也不必过分在意。
因为从结构逻辑内部来看,特朗普似乎对这些问题并不关心,他的关注点似乎在另外的一些“重大议题”上,所以中国应着眼于特朗普所关心的那些议程上,并和其进行交易。
对于美国传统建制派所认定的那些狭义战略问题,让他们自生自灭即可。
因此,只要在特朗普关注的重大议题上与他进行交易,并对高市早苗施加重压,便足以应对当前局势。
一段时间以后,我估计最慢可能到春节左右,最早元旦左右就有可能迎来中日关系相对缓和状况,但解决政治关系是不可能的,大家必须要放弃这个幻想。
正所谓“不打不相识”,近20年来,钓鱼岛、靖国神社和历史教科书问题,以及钓鱼岛问题,以及第三波台湾问题,足以让日本内部的一些右翼分子真正明白,红线和底线到底在哪里。
只有这样,未来的中日关系不求一马平川,但至少可以保持相对稳定。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