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土地确权二十载维权路:李本忠案背后的行政争议与博弈

土地确权二十载维权路:李本忠案背后的行政争议与博弈在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戛木村的群山之间,一块名为“烂告湾烂田一坝至沙子田
土地确权二十载维权路:李本忠案背后的行政争议与博弈

在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戛木村的群山之间,一块名为“烂告湾烂田一坝至沙子田”的土地,承载着李本忠一家二十余年的维权记忆。从1984年父亲李明甫获得承包权,到2004年土地流转引发纠纷,再到2020年正式启动确权程序,这场围绕25亩土地权属的争议,历经三次行政确权、两次行政复议、三级法院审理,折射出基层土地确权中的复杂矛盾与司法实践中的程序正义困境。

一、土地权属的历史渊源与争议爆发

涉案土地的权属根基始于1984年第一轮土地承包。李本忠的父亲李明甫以户主身份,从村集体承包了“烂告湾烂田一坝”地块,《大方县人民政府耕地荒山承包使用证》明确记载该地块面积1亩(实际耕种面积远大于计税面积)。李明甫去世后,李本忠与妹妹李某荣、李某琼作为法定继承人,继续承担该地块的农业税、公粮等义务,直至2004年土地流转给煤矿后暂时中断。

2004年12月,李本忠与原黄泥乡供销煤厂(现安强煤矿)签订土地转让协议,后因煤矿未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该协议被毕节市中院2022年再审判决确认无效。2017年煤矿停产复垦后,李本忠要求收回土地时,同村村民王某祥突然主张争议地中10余亩为其承包地,双方协商无果。2019年4月,戛木社区居委会组织村民实地丈量,确认争议地总面积25亩,但王某祥仍拒绝认可,促使李本忠于2020年2月正式向黄泥乡政府申请土地确权。

二、行政确权的反复拉锯与程序争议

黄泥乡相关部门对该争议的三次确权处理,成为案件的核心争议焦点。2021年8月,相关部门首次作出确权5亩的决定,后因“未查实25亩权属依据”自行撤销;2022年4月,第二次确权7.59亩,又被大方县相关部门以“遗漏争议范围”复议撤销;2022年11月,乡相关部门第三次作出决定,将10.47亩确权给李本忠,5.37亩确权给另一村民龙某云,理由是争议地总面积27.42亩,扣除王某祥等5户被煤矿征用的11.314亩后,按承包证面积比例分配。

这一确权结果引发李本忠强烈质疑。他指出,1984年第一轮土地承包档案存根显示,龙某云、梅某发等户仅承包土,无承包田;王某祥祖父的承包地为“大烂田坎脚第二块秧田”,与涉案地块无关。

更关键的是,6户村民的大烂田坎脚秧田原本连片分布,乡相关部门强行拆分取证,将他人已获煤矿补偿的土地纳入争议范围扣除,违背客观事实。此外,李本忠多次申请公开2016年第二轮土地确权工作底图,却遭遇农业农村局与国土资源分局相互“踢皮球”,仅获得2013年模糊卫星影像图,导致其无法通过原始图纸佐证边界。

三、司法审理的层级递进与核心分歧

行政确权的争议未决,使得案件进入司法程序。织金县f院门一审认定黄泥乡相关部门确权程序合法、事实清楚,驳回李本忠诉求;毕节市中院二审维持原判;贵州省高院2024年7月驳回再审申请。三级f院均认可乡政府“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确权原则,认为涉案土地因煤矿开采边界模糊,乡政府结合承包证、征地协议等证据按比例确权并无不妥。

但李本忠坚持认为司法审理存在明显不公。一方面,f院对证据采纳实行双重标准:采信龙某云无坐落地名的1997年承包证,却以“无四至界限”否定李某甫1984年的原始承包证;否定其提交的村委会丈量记录和专业测绘报告,却采纳乡政府单方制作的调查笔录。另一方面,二审f院审理时多次打断其对关键证据的论证,再审f院未审查“王某祥等5户土地是否在争议范围”的核心事实,程序上剥夺了其陈述与举证权。毕节市人民j察院2025年作出的不支持监督申请决定,进一步阻断了其维权路径。

四、争议背后的制度反思与权益保障

李本忠案的漫长维权路,暴露出基层土地确权中的多重困境。其一,历史承包档案与实际耕种面积不符的普遍问题,给确权工作带来技术难题;其二,行政机关调查取证的透明度不足,单方取证、证据瑕疵等问题引发当事人质疑;其三,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落实不到位,关键确权资料的隐瞒加剧了矛盾;其四,司法审理对行政行为的审查力度有待加强,对证据合法性、程序正当性的把关需要更严格的标准。

土地是农民的根本权益所在,确权工作的公平公正直接关系到基层稳定。李本忠的诉求核心,本质上是对程序正义与实体权利的双重追求。在土地边界因历史原因模糊的情况下,更需要行政机关秉持公开、公正、透明原则,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借助专业测绘等技术手段还原事实;司法机关则应强化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严格落实证据规则,保障当事人的陈述权与申辩权。

这场持续二十余年的土地权属争议,不仅是李本忠一家的维权之战,更是对基层治理能力与司法公信力的考验。期待相关部门能正视案件中暴露的问题,通过完善确权程序、畅通救济渠道、强化监督问责,让土地确权真正回归“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本质,让农民的合法土地权益得到切实保障,让司法公正照亮每一寸土地。

(免责声明:本稿件内容基于当事人提供材料整理发布,仅反映相关情况,不代表平台及媒体观点,如有不实信息可提供材料联系平台核实)